研究發現腸道微生物組與自閉症之間沒有明顯的因果關係
澳大利亞的一項新研究顛覆了腸道健康影響自閉症的假說。 基於對兒童微生物群的分析,該研究表明,這些微生物群的差異不是起到因果作用,而是與自閉症有關的限制性飲食的結果。
研究人員對腸道與大腦的聯繫以及微生物組在一系列健康情況中發揮的作用的理解正在迅速增長。 除了自閉症,肥胖、炎症性腸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抑鬱症都與我們的腸道發生的情況有關。 一般來說,一個更多樣化的微生物組與更好的健康有關。
自閉症和微生物群的改變之間的相關性已被動物和人類研究證實。 一項小鼠研究表明,微生物群的改變會促進類似自閉症的行為,而使用糞便移植的臨床試驗已被用來通過改善腸道微生物群來”治療”或緩解自閉症。
眾所周知,胃腸道(GI)癥狀,如便秘、腹瀉和腹痛在自閉症兒童中很常見。 研究表明,大約40%的自閉症兒童表現出胃腸道癥狀,這通常與異常的行為和社會互動有關。 但是,腸道微生物群的這種差異是導致自閉症的一個因素,還是自閉症導致了微生物的變化? 最近發表在《細胞》雜誌上的這項澳大利亞研究,旨在回答這個問題。
研究人員收集了247名2-17歲兒童的糞便樣本,其中99人被診斷出患有自閉症。 這些兒童來自澳大利亞自閉症生物庫和昆士蘭雙胞胎青少年大腦專案。 元基因組測序被用來分析糞便樣本,與早期的方法相比,提供了更準確的微生物組構成描述。 該研究還控制了許多變數,如年齡、性別、飲食數據和糞便一致性。 作者說,這些變數在以前「統計效力過低」的研究中沒有得到適當的處理。 詳細的心理測試(包括社會溝通困難、興趣受限和感官敏感)和人類基因分型數據也被包括在內。
分析顯示,自閉症診斷和腸道微生物組之間幾乎沒有直接聯繫。 在分析的600個細菌物種中,只有一個與自閉症的診斷有關,而腸道細菌與年齡、飲食品質和多樣性等因素之間有很強的關聯性。
研究結果表明,作為自閉症的特徵,重複的、受限制的興趣和感覺敏感導致更挑食。 這種限制性的飲食是導致微生物組不那麼多樣化和大便變細的原因。 換句話說,自閉症的特徵有助於微生物組的差異,而不是反過來。
作者解釋說:「我們的結果與ASD相關行為和飲食偏好對腸道微生物組的上游作用是一致的,與微生物組在ASD中具有主要(或因果)作用的說法相反。 ”
研究人員還指出,這些發現與那些建議通過針對微生物組來 「治療」自閉症的干預措施不一致,例如有潛在危險的糞便移植,並表明在自閉症兒童中使用未經證實的限制性飲食時應謹慎行事。 相反,該研究強調需要支援家庭改善飲食品質和多樣性,提高微生物組的多樣性和健康結果。
“這項研究表明,微生物組本身絕不是大腦發育不同和兒童患自閉症的原因,”研究作者、自閉症研究中心研究戰略主任Andrew Whitehouse教授在接受澳大利亞ABC新聞採訪時說。 “但它也敦促我們做的是幫助促進孩子們的健康平衡飲食,使他們獲得所有可以獲得的營養攝入,幫助促進他們的發展。”
該研究論文發表在《細胞》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