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一周兩次漲價 車企搶晶元如搶房
特斯拉官網顯示,國產Model 3/Y車型漲價,漲價幅度為4752元,下單用戶預計將於2022年一季度提車,而就在5天前,Model 3剛剛經歷一波上調,新款上線后價格比老款上漲1.5萬元。
漲價的原因被歸咎於「缺芯」。。 今年10月,特斯拉便因為缺芯,向客戶交付的部分Model 3和Model Y新車缺失USB介面。
從年初開始,”缺芯”便一直是輿論的焦點。 年初,不少專家曾預測,全球缺芯問題將在年底得到緩解,然而時至年關,各個行業”缺芯”的抱怨聲不絕,尤以汽車行業為多。
“數碼產品、智慧家電的’缺芯’隨著管道商加速拋售囤貨,智慧家電類產品需求進一步穩定,但汽車’缺芯’將成為常態。” 電子創新網CEO張國斌認為,因「缺芯」帶來的產能遷移將助推國內晶元產業獲得快速發展。
全球汽車因「缺芯」減產千萬
此次席捲全球的”缺芯”潮中,汽車行業是聲量最大的一個。
年初開始,不少國際知名汽車品牌因為晶元短缺,相繼傳出減產消息。 最近披露的三季報顯示,美國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公司表示,晶元供應短缺導致其不得不削減汽車產量,利潤大幅下降。
缺芯也讓國內新勢力造車廠商體驗了一把冰火兩重天。 一邊是持續增長的市場需求,一邊是無車可賣的尷尬境遇。
國內公認的三家造車新勢力「蔚小理」中,蔚來是第一個掉隊的。 今年8月,銷量一向見好的蔚來交付量5880輛,不僅低於理想、小鵬,也錯失了造車新勢力”前三”的寶座。 今年9月,國內新能源車銷量再度刷新歷史紀錄,理想卻也掉隊了,交付量環比下滑25%,僅有7094輛。 10月的消息是,由於雷達晶元缺貨,小鵬汽車計劃減配交付包括小鵬P5車型在內的新車,交付車輛暫時缺少部分毫米波雷達以及相應功能,待雷達晶元到貨后再進行加裝。
威馬汽車相關負責人表示,受制於晶元短缺問題,威馬今年4月上市的SUV產品W6的交付也受到了一定影響,甚至部分展廳內的W6展車都被使用者買走了。
AutoForecast Solutions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14日,晶元供應短缺已造成全球汽車市場減產1009.7萬輛。 其中中國市場累計減產198.1萬輛,佔總減產量的19.6%。 AutoForecast Solutions預測,今年全年,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產量或將達1126.3萬輛。
圖源:蓋世汽車
車企拿著現金蹲守晶元
汽車晶元短缺的背後,汽車廠商之間的晶元爭奪戰仍在繼續。
一位汽車行業人士告訴《IT時報》記者,汽車晶元分普用(通用)和專用兩種,CPU、GPU被稱之為通用型計算晶元,其他類型晶元統稱為專用型晶元,”目前高精度的專用算力晶元不缺,缺的是28納米以上的通用晶元”。
他告訴記者,如今晶元廠商的供給量已經精確到周,「車企每周都需要跟晶元廠商確認下周的貨」。
汽車晶元缺不缺,比的是供應鏈能力。 一些體量大、具備全球調貨能力的車企,話語權大,基本每周都能拿到貨,但供應鏈能力相對較弱的車企,便有可能拿不到足夠的晶元,甚至斷供。
“大家都在搶,”上述車企人士透露,”為了確保能搶到貨,我們的採購人員每周都蹲守在晶片廠。 ”
在不平衡的市場供需關係中,晶元廠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另一位汽車行業相關人士透露,以往車企可以先拿貨後給錢,甚至有一定賬期,但現在,買晶元如買房,”貨就這麼多,誰先把錢拿過來,晶元公司就把貨給誰”。 這大大增加了車企的現金流壓力。
缺芯迫使一些汽車廠商去黃牛市場購買高價晶元。 “但整車價格又不可能漲價,”該汽車行業人士說,”否則會影響汽車的競爭力,最後單車利潤肯定會受到影響。 ”
晶片廠”不愛”車規級晶片
年初,曾有專家表示,車企缺芯是因為數碼產品和車企對需求和產能預估錯配導致,預計到年底,晶元廠商調整到位后,便會恢復正常。 但實際情況是,年底已至,汽車行業缺芯的情況卻越演越烈。
新能源汽車的大爆發,是最大變數。
2021年,百度、小米、華為等多家科技公司紛紛入局造車。 “2021紅杉數位科技全球領袖峰會”上,比亞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對新能源市場未來發展進行了展望:”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遠超想像,今年新能源車出貨量可能超過330萬台。 “王傳福預計,明年年底,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可高達35%。
新能源汽車如此大規模的需求增長,傳遞到汽車晶元上,更是指數級增長。
汽車技術專家萬春雷介紹說,相較於傳統汽車,智慧汽車對晶元的需求量更大:”如果傳統汽車晶片需求量是1,那麼智慧汽車的晶元需求量是幾十、上百。 ”
在萬春雷看來,從傳統汽車到智能汽車,本身就是行業大轉型:「現在智能汽車增加了很多功能,比如車道保持、自動泊車,甚至還有高精度的全自動駕駛技術,這些功能背後都需要高性能晶元的支撐。 ”
智慧汽車的快速發展不僅對汽車晶元的產能提出了新要求,對汽車晶元的製造技術也提出了升級要求,”這麼劇烈的需求變化,整個產業是需要時間去做準備的。 “萬春雷說道。 同時,從研發生產標準來看,車規級晶元相比其他晶元要求更高,週期更長也導致了汽車晶元產能的嚴重不足。
“汽車晶片短缺的最主要原因,應該是汽車晶片研發與生產的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 威馬相關負責人解釋說,如果按需求領域劃分,晶元大致可以被分為消費級晶元、工業級晶元、車規級晶元、軍用級晶元等,各類晶元中,消費級晶元市場規模最大,車規級晶元的市場佔比不到20%。
他告訴記者,相較於消費級晶元以億為單位的需求量,一款車規級晶元的需求量可能只有幾百萬,投資回報率低,因此晶元製造商更傾向於生產消費級晶元。 這也導致疫情之下,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晶元企業紛紛轉向「消費級」晶元的生產,加劇了「車規級」晶元的供給壓力。
抓住「缺芯」機遇
國盛證券的一份研報顯示,2022年中國汽車晶元市場規模超600億元,潛在市場空間可達150億美元級別,MCU達到38億美元。 它同時指出,中國汽車晶元市場長期被國外廠商壟斷,國產晶元市佔率僅有10%不到。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10%的比例也預示著國內汽車晶元行業有巨大空間。
在萬春雷看來,想要徹底緩解國內汽車晶元荒,還有賴於國內汽車晶元產業鏈的建設。 他指出,我國在14奈米、28奈米以上汽車晶元的研發生產工藝上逐漸成熟,如果國內的晶元廠商能夠抓住這次商機,和國內造車新勢力合作,能夠很好地提升市場佔有率。
“缺芯”帶來的也並非只有壞消息。 持續的缺芯,催生了一大批晶元企業的出現。 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存晶元相關企業 8.64 萬家。 2020 年我國新增晶片相關企業 2.09 萬家,同比增長207.39%。 2021年前9月,我國新增晶元企業3.21萬家,同比增長153.39%。
在張國斌看來,晶元企業的大量出現對我國晶元生態具有積極影響。 “大基數的新企業中可以催生出真正優秀的IC企業。” 在他看來,一部分新進入者本身脫胎於整機廠,對底層設計的理解更深刻,對晶元產業而言是一個好現象,”數量龐大的企業可以演變成’螞蟻雄兵’的模式,用群體的力量獲得競爭優勢,幫助國內晶元產業的發展”。
同時,張國斌也指出,要警惕短期內進入者過多導致惡性競爭和重複建設。 “這個行業還需要做一些有序的引導,從整個產業鏈上去做一些佈局”。 他建議,產業佈局可以不僅限於IC設計,還可以輻射到相關材料設備行業,”我國做電子半導體材料的只有23000人,但整個國家對電子材料的需求非常大,這一塊更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