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龍-10成功執行海洋氣象觀測科研試驗任務
“放飛!” 隨著對講機裡傳來的一聲指令,11月27日9時,航空工業自主研製的翼龍-10無人機騰空而起,搭載毫米波測雲雷達、掩星/海反探測系統等,經過幾十分鐘飛行後到達任務空域,與天基、海基、岸基氣象觀測儀器一起,對海洋上空雲系、溫濕廓線分佈、以及海面風場等氣象要素進行協同觀測。
翼龍-10待命出征
在無人機氣象保障服務指揮調度平臺上,技術人員看著螢幕上一組組即時傳輸回來的試驗數據很是興奮,”這些數據用常規氣象探測手段幾乎無法獲取到。 “在整個任務過程中,翼龍-10各系統狀態良好,任務載荷工作正常,此次飛行觀測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保障人員為飛機加滿油蓄滿力
本次任務,翼龍-10無人機搭載多種氣象探測載荷,涵蓋了海洋氣象多要素、多維度以及高解析度的全方位探測,開創了同一無人機平臺多模式應急氣象協同觀測的先河。 該任務是繼2020年翼龍-10執行我國首次無人機颱風探測試驗任務後的又一次技術突破,是建設以無人機為主體的空基觀測體系所邁出的重要一步,同時為今後實現”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奠定了重要基礎,對海洋開發利用、防災減災和建設海洋強國提供重要支撐,併為全球氣象服務提供全新精準的技術手段。
出征前對翼龍-10進行檢查
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副總工程師張雪芬介紹,此次試驗將在驗證翼龍-10無人機平臺、改進載荷的性能、觀測方法、指揮系統、試驗流程以及自主研製的掩星系統和太赫茲雷達的同時,為最終建立完善的無人機氣象應急探測業務系統奠定堅實基礎。
我國海岸線漫長,以颱風為代表的海洋氣象災害頻發,每年給沿海居民生命財產和國民經濟造成巨大損失。 近年來,我國對颱風等氣象災害的預報誤差改進明顯,但是現有的空基觀測手段無法對其進行高時空解析度的抵近式探測,對颱風等氣象災害的精細監測預報預警能力仍無法滿足實際需求,這也是受颱風(熱帶氣旋)影響的各國面臨的共同難題。
技術人員在數據間做數據分析
利用無人機對颱風直接觀測是提高颱風強度預報、路徑預報準確率的重要手段。 為此,2020年中國氣象局聯合中國航空工業實施開展”海燕計劃”,對颱風等海洋氣象觀測開展科研探測試驗,本年度試驗就是其重要組成部分,重點開展機載氣象載荷功能和性能測試。
“為更好地適配多型任務載荷,我們在去年的基礎上對翼龍-10做了進一步的優化升級,確保了飛機能夠高品質的完成此次科研試驗。” 翼龍-10現場指揮唐克兵說。
翼龍-10即將自主駛出
翼龍-10無人機是航空工業自主研發的高空高速無人機系統,具有航速快、飛行高度高、自主能力強、系統可靠、安全性高、部署使用便捷高效等特點,可滿足不同使用者的定製化需求。
翼龍-10準備執行夜間飛行任務(本文圖片均由航空工業提供)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注自然災害,多次提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作為航空裝備研製生產的主力軍,航空工業肩負大國央企的責任與擔當,自主研製的多型無人機已在應急救援、人影天氣、氣象探測等多領域嶄露頭角。
未來,航空工業將根據國家和市場需求,聚焦關乎國計民生、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重難點問題,不斷提升無人機的研發、製造、服務保障全產業鏈、全價值鏈能力水準,持續輸出先進航空技術。 基於有/無人飛機、機載系統與服務保障融合的體系化供應能力,打造新時代航空工業整體解決方案,為國家提供更多好用、管用、耐用的裝備,確保關鍵時刻頂得上、靠得住,為國民經濟建設和提高民生福祉貢獻更多更大的航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