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旗下APP被傳「暫停更新」 大廠新一輪監管風暴來襲?
網傳接到工信部信管局電話通知,騰訊計算機主體旗下所有APP將暫停版本更新,各應用商店和分發平臺立即執行。 隨後,騰訊回應稱正持續升級APP對用戶權益保護的各項措施,並配合監管部門進行正常的合規檢測。 在此期間,用戶可正常下載使用APP現有版本。
據央視新聞報導,今年以來,在工信部開展的App侵害使用者權益專項整治中,騰訊公司旗下9款產品存在違規行為,共計4批次被公開通報,違反了2021年資訊通信業行風糾風相關要求。
這正是此次工信部對騰訊公司採取過渡性的行政指導措施的原因。
按照有關部署,工信部對騰訊公司採取過渡性的行政指導措施,要求對於即將發佈的App新產品,以及既有App產品的更新版本,上架前需經工信部組織技術檢測,檢測合格后正常上架。
根據網友反映,在華為應用市場、App Store 等軟體商店搜索,包括微信、QQ、騰訊視頻等在內的多個騰訊系APP仍可以正常下載和進行版本更新。
毫無疑問,互聯網產品正面臨比以往更嚴格的監管政策。
11月1日《個人信息保護法》生效以來,監管部門加大了對用戶數據合規監管力度,11月5日,工信部發佈《關於開展資訊通信服務感知提升行動的通知》,自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將聚焦APP侵害使用者權益專項整治、優化企業個人資訊處理規則和優化開屏彈窗資訊展示方式等。
11月20日,市場監管總局又公佈了43起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件處罰決定,其中涉及騰訊系和阿裡系的各有13例和12例,以每案處罰50萬元計算,騰訊系、阿裡系企業被罰金額都超過了500萬元。
國家對互聯網行業的監管,從去年年底開始明顯加強,從反壟斷、互聯互通,到侵犯用戶隱私、違規收集用戶數據等多個方面進行行業規範。
為了打通「遮罩連結」,7月,工信部啟動為期半年的互聯網行業專項整治行動,「遮罩網址連結」是重點整治的問題之一。 9月9日,工信部信管局專門召開「遮罩網址連結問題行政指導會」,要求9月17日前各平臺必須按標準解除遮罩,否則將依法採取處置措施。
此前市場監管總局已多次開出反壟斷罰單。 從阿裡破紀錄的182億天價罰單、到美團的34.42億罰單。 今年以來,包括騰訊、阿裡、位元組跳動等在內的幾十家互聯網企業被罰,截至目前,被罰總金額已經超過200億。
前不久,國家反壟斷局的正式掛牌,意味著以互聯網為代表的多個行業也將迎來愈發嚴格的監管。
A
工信部對侵害用戶權益APP的專項整治工作自2019年年底便已啟動。 當年度11月,工信部發佈《工業和資訊化部關於開展APP侵害使用者權益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
通知指出,將對四個方面8類問題開展規範整治工作:
其中在違規收集用戶個人資訊方面,包括私自收集個人資訊、超範圍收集個人資訊;
在違規使用用戶個人資訊方面,包括私自共用給第三方,強制使用者使用定向推送功能;
在不合理索取用戶許可權方面,包括不給許可權不讓用,頻繁申請許可權,過度索取許可權;
在為用戶帳號註銷設置障礙方面,包括賬號註銷難。
2019年12月,工信部通報稱,自查自糾階段,共有8000多款APP完成整改。 在監督檢查階段,工信部對發現存在問題的百余家企業進行督促整改,截止通報日,尚有41款APP存在違規收集、使用用戶個人資訊、不合理索取用戶許可權、為用戶賬號註銷設置障礙等問題,未完成整改,包括騰訊QQ、QQ閱讀、新浪體育、小米金融等在列。
在接下來的2020年和今年,工信部整治侵害用戶權益的專項工作仍在進行。
今年1月,工信部正式公佈了2021年首批存在侵害使用者權益行為的APP,騰訊應用寶被點名。
4月,工信部發佈關於侵害使用者權益行為的APP通報(2021年第4批),通報指出騰訊應用寶等平臺存在上架審核不嚴格,存量問題清理不徹底,登記核驗APP開發運營者資訊不準確,誤導使用者下載等問題。
4月以來,這項整治工作的力度有所加強。 4月13日,工信部部署了2021年資訊通信行業行風建設和糾風工作。 而根據此次公告,騰訊今年4批次被公開通報,正是違反了2021年資訊通信業行風糾風相關要求。
B
顯然,在政策監管下,互聯網產品在功能設置上要比以往採取更審慎的態度,《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出臺更加劇了這一趨勢。
不止是騰訊,所有互聯網平臺都在順應監管政策而調整產品功能。 11月1日《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式生效,據《經濟觀察報》統計,騰訊、阿裡、京東等互聯網公司陸續採取了行動。
7月,淘寶開放平台發佈了《依法加強消費者訂單中敏感資訊保護的公告》,要求入駐淘寶平臺的第三方開發者和商家將訂單中涉及消費者姓名、手機號碼、身份證、位址等敏感信息進行脫敏處理;同月,京東、抖音電商也公佈了類似的調整方案。
21世紀經濟報導此前報導,個人信息保護法明確了個人在資訊處理活動中的知情權、決定權、限制權、拒絕權、查閱、複製權、可攜權、更正、補充權、刪除權。 其梳理髮現,蘋果、微信、QQ、支付寶等產品陸續調整了政策,蘋果稱將把兒童的個人數據作為敏感個人數據,提供已故家庭成員帳號的訪問請求;微信增加了個人資訊瀏覽和導出機制,設置了系統許可權和授權管理入口以及個人化自主控制途徑。
在《個人信息保護法》生效的同一時期,另一監管政策也對互聯網產品的規範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10月25日,工信部曾就雙十一期間的行銷簡訊擾民問題召開行政指導會。 會議指出,近年來,「雙十一」促銷期間的行銷類垃圾短信投訴呈現集中爆發現象,電商平臺的相關投訴佔比高達九成,且衍生出大量相關消費金融類垃圾信息投訴。 特別是平臺”默認”註冊使用者同意直接發送促銷資訊,平臺商家利用平台規則漏洞發送行銷短信等問題較為突出,明顯侵害消費者權益。
會議要求,電商平臺要立即全面自查自糾零售、金融等相關產品的簡訊行銷行為,不得未經消費者同意或請求擅自發送行銷簡訊;相關基礎電信企業和短資訊服務企業要立即完善管理制度和技術手段,加強簡訊埠接入管理,規範簡訊簽名使用,不得接入違規轉租資源,不得擴大簽名使用範圍。
此後電商平台開始支援使用者退訂行銷簡訊。 11月8日,據北京商報報導,京東、淘寶客服管道已推出協助退訂行銷簡訊功能,不過需要用戶主動向客服提出申請。
對擁有兩款國民級即時通訊軟體的騰訊來說,面臨的監管壓力恐怕更大,尤其是在互聯互通的浪潮下。
對於互聯互通,騰訊總裁劉熾平曾表示,「平臺之間的互動會產生很複雜的問題」,平臺間的互通,是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行討論和解決。
在新一輪監管風暴下,擺在互聯網大廠面前的難題,或許是如何在順應監管的前提下,繼續獲得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