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開發出「骨表面電子設備」,可長期依附骨骼不脫落
近日,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的一個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超薄無線設備,它可以生長在骨骼表面,有朝一日可以幫助醫生長期監測骨骼的健康和癒合情況。 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通訊》上,論文描述了這種被稱為”骨表面電子”的設備。
圖源:論文
研究人員表示,與骨質疏鬆症等疾病相關的脆性骨折患者的住院天數,比心臟病發作、乳腺癌或前列腺癌的患者要多。 因此,能夠監測肌肉骨骼系統的健康情況非常重要。
研究人員解釋,有了這種”骨表面電子”的設備,相當於在骨頭上就有了一台計算機。 這個技術平臺使我們能夠為科學家創建調查工具,以發現肌肉骨骼系統的工作原理,並利用收集到的信息來促進康復和治療。
由於肌肉離骨骼如此之近且移動如此頻繁,因此設備必須足夠薄,以避免刺激周圍組織或移位。 該設備的薄結構,大約和一張紙一樣厚,意味著它可以符合骨骼的曲率,形成緊密的介面。 它們也不需要電池,而是使用稱為近場通信(near-field communication)或NFC的電力投射和通信方法,NFC也用於智能手機的非接觸式支付。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粘合劑,其中包含具有類似於骨細胞原子結構的鈣顆粒,用來將骨表面的電子器件固定在骨頭上,防止脫落。 這樣,骨頭基本上認為設備是它的一部分,並長到感測器本身。
醫生可以將這個設備連接到骨折患者的骨頭上,以監測癒合過程。 這對患有骨質疏鬆症等疾病的患者特別有幫助,因為他們經常出現多次骨折。 瞭解骨骼癒合的速度和效果,還可以為臨床治療決策提供資訊,例如何時移除板、棒或螺釘等臨時硬體。 另外,密切的骨骼監測讓醫生能夠對藥物劑量水準做出更明智的決定。
題為OsseoSurface electronics—thin, wireless, battery-free and multimodal musculoskeletal biointerfaces的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論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