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湯科技IPO獲批 AI企業如何面臨虧損通病?
昨日晚間,據港交所檔披露,商湯科技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聯席保薦人為中金公司、海通國際和滙豐銀行,預計很快會在港交所上市,IPO計劃募資10億美元,其中60%將用於公司研發投入。
此前,路透社曾報導稱商湯科技港股IPO獲得批准,對此,商湯科技此前一致對外的回應是:「感謝您的關注,公司對此不予置評」。 如今,隨著港交所文件的發出,一切皆已水落石出。
據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商湯營收分別為18.5億元、30.3億元、34.5億元。 但在營收表現向好的同時,商湯科技企業虧損的情況同樣值得留意,2018年、2019年、2020年及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湯科技分別凈虧損34.33億元、49.68億元、121.58億元及37.13億元。
在營收增長的同時,商湯科技整體的企業虧損也在擴大。
港交所聆訊正式通過
成立至今,商湯科技已完成了12輪融資,融資總金額累計達到52億美元,其中,僅2018年就完成超過20億美元融資。 作為AI四小龍中營收和規模均最大的企業,商湯科技的上市計劃披露時間,卻是四家中最晚的。
去年11月,有媒體曝出商湯科技預計在3年內A+H股兩地上市,據接近商湯科技的投資人稱當時公司便已經在和券商接觸,但商湯科技多次對外回應”不予置評”。 最終,商湯科技啟動上市計劃的消息隨著港交所披露資訊被公之於眾,據港交所稱,商湯在今年8月27日就已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隨著商湯科技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公司正式登陸港交所上市的步伐似乎也正在臨近,不過,人工智慧企業的盈利難題,似乎也正在成為困擾著商湯科技的老大難問題。
商湯科技的業務主要分為四個部分:智慧城市、智慧商業、智慧生活、智慧汽車,在商湯科技2021上半年財務數據中,四大板塊業務收入分別為7.86億元、6.47億元、1.48億元和7060萬元,營收佔比分別是48%、39%、9%、4.3%,其中,智慧城市與智慧商業營收合計佔比超過80%。
據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湯科技軟體平臺的客戶數超過2400家,其中包括超過250家《財富》500強企業及上市公司,119個城市以及超過30餘家汽車企業,同時賦能超過4.5億部手機及二百多款手機應用程式。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商湯科技智慧城市與智慧商業這兩大業務的營收增速均在減緩。 2019年和2020年,智慧商業的增速分別為41%、23%,智慧城市的增速則分別為139%、7%。
據此前商湯科技招股書顯示,成功上市之後,公司計劃將募集資金的60.0%用於增強公司研發能力。 其中,約10%用於擴大公司的AIDC計算能力,10%用於增強AI晶元設計能力,另有15%用於提升公司人工智慧模型相關能力,另有25%用於開發產品並增強其他人工智慧研發能力。
在更加看重企業營收能力的二級市場,商湯科技如何在持續虧損以及核心業務增速開始下滑的不利局面下,公司同時還面臨著高額投資短期無法取得回報的風險,商湯科技如何贏得投資人們的信心? 這是一件具有挑戰的事。
AI企業「虧損」通病
過去兩年,國內的人工智慧企業先後啟動上市計劃,但各家的節奏與結果各不相同。
AI四小龍企業中,曠視科技從港股IPO退出後轉攻科創板上市,今年9月首發通過,但至今沒有掛牌交易。 雲從科技於今年7月獲得科創板批准,同樣至今還未掛牌交易。 同樣在今年7月,依圖主動申請撤回科創板上市申請,終止上市計劃。
此外,AI晶元企業雲天勵飛也於今年成功過會,醫療AI企業鷹瞳科技等也於今年過會完成上市。
隨著越來越多的AI科技企業不斷過會受理最終通過,人工智慧企業上市的熱潮已經到來,但隨之而來的盈利與虧損問題,也正在持續不斷地考驗著每一家人工智慧企業的創始人們。
不只於商湯科技,在此前曾經獲准上市或者正在衝刺上市的人工智慧相關領域企業當中,巨額虧損、商業訂單依靠主要的幾個頭部客戶,業務增速緩慢等問題依然是困擾這些企業的痛點難點問題。
究其根本,AI技術作為一項非常底層的技術,往往需要結合其他多類化技術共同開展工作,因此往往很難通過標準化方式實現交付,幾乎所有的專案在工程階段都面臨著定製化、週期長、交付慢等問題,也直接決定這一類企業發展及其業務特性。
由於被冠於智慧以及獨角獸等引人注目的名詞,早些年間,國內的人工智慧企業不僅收穫了投資人的關注,一度引來了無數業內外人士關注。 但隨著如今人工智慧技術不斷地滲透進入各行各業當中,外界對於人工智慧技術及其企業的審視與檢驗標準,也正在變得嚴苛。
港交所聆訊通過之後,即將IPO登陸港交所上市的商湯以及眾多人工智慧企業們,未來仍將面臨著更多的挑戰與困難。 如何解決人工智慧企業「虧損嚴重」的通病,仍將是需要他們不斷探索並給出答案的。 (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