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粉絲追更 72歲奶奶在抖音教物理火了
你上過這樣的物理課嗎? 老師是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奶奶,身穿一件卡其色工裝馬甲,從眾多口袋裡能掏出各種神奇道具,就像哆啦A夢的百寶袋一樣。 尋常的花生和牙籤在她手裡成了晃不倒的穩定平衡系統。
有網友想知道 渦電流 是怎麼回事,她就用「電磁爐炒電線」的方式來解釋背後的楞次定律。
她認為學物理不能靠刷題,要多做實驗、多觀察思考,有網友表示學了三年的知識看了她的視頻就懂了。
她的抖音、快手帳號都叫不刷題,粉絲已破百萬。
最近她也開始把視頻同步更新到B站帳號不刷題的吳姥姥,最火的幾條播放量也到達百萬。
吳姥姥的實驗新奇有趣、講解清晰易懂,讓追更的網友直呼”要是自己當年有這麼一位物理老師該多好”。
用短視頻講大道理
吳姥姥主打短視頻,一兩分鐘的時間就能把一則物理知識講明白。
比如備受矚目的諾貝爾獎,今年物理獎頒給了研究混沌現象、複雜系統的3位科學家。
複雜系統一聽就複雜,到了吳姥姥這裡卻變簡單。
她搞來一套”混沌玩具”來演示初始條件的微小差異是如何引起後期巨大變化,這條視頻在幾個平臺都成了爆款。
吳姥姥還擅長挖掘新聞熱點中的物理學,引發大家對物理的興趣。
東京奧運會期間,14歲全紅嬋在賽場奪金,72歲吳姥姥在網上用角動量的知識為大家演示跳水運動員為什麼要選取蜷縮的姿勢。
8月13日是國際左撇子日,吳姥姥也藉此機會發視頻來介紹物理中的手性現象。
此外她還有一個系列節目叫《大國重器》,專門解讀國家重大科技成果,如人造太陽和正負電子對撞機。
不過更多的題材還是用生活中常見的道具做演示,來回答網友向她提出的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
宇宙射線長什麼樣? 吳姥姥說就像掃把一樣,高能粒子經過大氣層的軌跡就像掃把須,能量被一層層減弱,人類接觸到的時候已經無害了。
法拉第籠怎麼做? 吳姥姥拿廚房用的漏勺就能做,外面粘的紙條因同種電荷相斥立了起來,裡面的紙條絲毫不受影響。
每次演示、講解完,吳姥姥還不忘在視頻的最後設置個小問題,帶動網友主動思考、參與評論互動。
對於如何把物理講的通俗易懂,她自己總結有兩個要點:
一個是不要堆砌專業詞彙、多打比方,另一個就是最好找大家生活中都能見到的物品來做實驗。
越厲害的人往往能把事情說的越簡單,就像大物理學家費曼說的那樣,能把複雜的知識給小孩講明白了才算真正理解。
有人說吳姥姥就像《生活大爆炸》里謝耳朵的偶像質子教授,也有人說每次看到她都會莫名想起《三體》里的物理學家葉文潔。
事實上吳姥姥的講解除了簡單易理解,每句話的措辭和邏輯也非常嚴謹,像個真正的教授。
就在最火的那期諾貝爾獎的複雜系統視頻下面,有網友猜她這麼高水準莫非是哪個大學的退休老教授?
還真是。
“不刷題”的科學姥姥
能把複雜系統都講解得通俗易懂,這位72歲的奶奶來頭可不小。
她名叫吳於人,是同濟大學一位退休物理學教授,曾擔任物理演示實驗室主任、教研室主任。
由於父親是中國第一代航太人,吳於人從小就在生活中慢慢學習物理科學知識。
這也是她與物理、與物理科普結緣的開始。
她回憶,父親往往只有週末才能留出幾個小時陪伴家人,但就在這短暫的相處時光中,父親總是帶著她和弟弟一起觀察、思考身邊各種有趣的現象。
比如煮餃子時為什麼餃子會浮在水面上? 濕手絹貼在玻璃上為什麼不會掉下來?
這些有趣的思考也讓吳於人對物理充滿了好奇,長大後便選擇繼續學習這一專業。
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吳於人自己也變成了學生們探索物理世界的領路人。
不過在教學過程中,她發現了一個現象:不少學生對物理並不感興趣。
吳於人將這歸因為學生們被”考怕了」。
而想到自己的經歷,她覺得物理本身是那樣有意思,這事兒還得從培養興趣上抓起。
於是,她便像父親一般,從日常生活入手,讓學生們對物理自然而然地親近起來。
上課時,她會有意用一些與日常生活貼近的實驗器材,讓大家覺得物理是好玩的,從而愛上學習物理。
並且也正如她現在的ID一樣,她不倡導學生們一味地刷題、應付考試。
有一位上過吳於人課的網友回憶說,當年吳老師期末考試出題的附加題竟然問的是熵。
不求應試,只希望你能學會點什麼。
不求應試,只希望你能學會點什麼。
基於在教學中的思考,吳於人覺得培養學生們對科學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從娃娃時期抓起。
於是在50多歲的時候,吳於人在同濟大學、上海市科委、教資指導的支持與資助下,聯合多人創辦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人才培養基地同濟大學物理實踐工作站。
不過在工作站創辦之初,他們並不一帆風順。
當家長們打來電話一聽,這科普和考試關係不大,就沒了讓孩子來參觀學習的興趣。 工作站成立4個月,僅僅接待了600多名中學生,最慘澹的時候甚至只能等來3位小朋友。
彼時已經快要退休的吳於人,卻沒有想著放棄。
她思考了家長們的話,便開始和同事們專門開發課程,讓高大上的物理知識變得淺顯易懂。
還帶著自己的科普活動走進上海的中小學、社區,讓更多的孩子們能夠感受到物理的有趣之處。
2018年,快要70歲的吳於人與自己的學生聯合同濟大學多位教授、博士,成立了”不刷題俱樂部“,同年還開始在快手等平臺上更新科普視頻。
起初做視頻時,”不刷題”更新的內容很多都是工作站、俱樂部的一些日常。 後來發現,當吳於人出鏡來講解科學現象時,觀看量會明顯提高,也就形成了現在的視頻內容和風格。
而現在我們看到的每一條科普視頻,從要講解什麼內容、寫腳本、設計哪些實驗,幾乎都是吳於人親力親為。
因為想著實驗教具最好要貼近生活,所以好多器件還是吳於人自己做的。
如果遇到了自己解釋不清楚的概念,她也會去詢問老同事的想法和建議,大家一起出謀劃策,保證科普的內容能在短短幾分鐘內讓網友們理解。
而如今已經72歲、頭髮花白的吳於人還沒想著退休,她覺得科普是自己的責任。
只要還有精力我就會一直做下去。
只要還有精力我就會一直做下去。
她教過的學生慢慢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小孩子們一般叫她姥姥,在前面加上科學二字就成了她的江湖稱號科學姥姥。
對於大家給自己這個的稱號,她也很喜歡。
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我覺得自己是吳姥姥進科學大觀園,永遠對未知的事物保持好奇心.
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我覺得自己是吳姥姥進科學大觀園,永遠對未知的事物保持好奇心.
不知什麼時候起,知識類、學習類內容逐漸在各大視頻平台爆發。
事實上除了吳姥姥,有不少學界大牛都在努力做科普。
比如中科院院士、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汪品先。
從今年6月開始,汪院士已經更新了幾十條視頻,科普的內容都是我們很感興趣的那種,比如南北極冰蓋融化會發生什麼? 世界上真的有海怪嗎?
每個複雜晦澀的問題都被汪院士講解地非常通俗易懂,讓網友們覺得彷彿是在聽爺爺給孩子們講故事。
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的趙崢教授也是物理科普區的一位熟人了,他從事相對論和黑洞研究多年,發表相關領域論文達100多篇。
在他的視頻里,總是和我們聊一聊牛頓、愛因斯坦、彭羅斯的研究和趣事,也會向大家分享自己的讀書經歷,讓人彷彿在網上有了一位親切的導師。
此外,最近搜狐CEO張朝陽還回歸「老本行」,在直播中講起來了牛頓定律。
作為麻省理工的物理學博士,這對他來說可能so easy,網友直呼”張老闆”要變成”張老師”了。
看來,現在抖音、快手、B站真的都要變成學習平臺了。
話說回來,你有關注哪些有趣的科普博主嗎?
來源:量子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