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寒潮為啥總愛週末來? 可能只是巧合
即日起到下週二,今冬第三輪寒潮將席捲我國大約三分之二的地區,安徽、江蘇、江西等地局地累計降溫幅度可超過14°c。 其中,22-23日將是本輪寒潮過程大風降溫影響最為廣泛、最為猛烈的時段,20多個省區市都將受到影響,19個省會級城市將創今年下半年來氣溫新低。
寒潮過後,0°c線將抵達長江中下游一帶,合肥、武漢、南京今年下半年來首次跌破冰點。
有趣的是,今年的三次寒潮,都精準地是周末到來。 難道寒潮也挑時間,故意不讓大家過週末?
答案很簡單:只是時間的巧合而已。
不過,秋冬季冷空氣的發生確實有跡可循。
這是11月22日08時的500hPa高度場+海平面氣壓場區域圖。
看不懂沒關係,只需要知道,等壓線最突出的地方就是高壓脊(我國新疆和更北地區的紅線),最下彎的地方就是低壓槽(我國中東部的藍線)。
一般來說,高壓脊控制的地方主下沉氣流,多天氣晴朗,氣溫回升,低壓槽前方多上升氣流,配合水汽,雨雪頻發。 冷空氣就是順著槽後脊前,東移南下影響我國。
這個長達數千公里的槽脊,就是一段大氣長波,周期大約3-5天,而冷空氣的週期和強度都會受槽脊強弱影響,所以如果某次冷空氣剛好趕上週末,下個週末再來一股冷空氣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把視角放到全球,就會發現這些槽脊活動在北半球中高緯度各個地區一直上演著。
本周末影響我國的寒潮,來源就是圖中紅圈處的高空槽系統。
那,為什麼今年頻繁出現大寒大暖的現象?
根本原因還是全球氣候變暖,尤其是在北極有放大效應,相比其他地區變暖更加明顯,導致極地與中緯度地區的溫差變小,氣壓差減弱。
結果就是一方面冷空氣更容易向南侵襲,另一方面中緯度地區的經向環流型加強,更容易出現大脊深槽,更有利於極地或高緯度的冷氣團沿著深槽南下。
這種情況下,極地冷空氣團甚至可以直接進入我國東北部地區,造成北方大範圍的寒潮暴雪等劇烈天氣,還可進一步向南傳播造成我國中東部地區的大範圍降溫。
可以說,寒潮並不是挑著週末來,但如果氣候變暖加劇,未來我們撞上極地”發貨”的寒潮的”巧合”可能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