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國產新冠藥物進入臨床試驗 有望成抗疫”新利器”
記者日前從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獲悉,我國已有自主研發的新冠藥物完成III.期臨床試驗,正申請附條件上市。 另有多個藥物在國內外開展III.期臨床試驗,當前顯示出積極療效。 從恢復期患者血液分離得到的幾百個抗體中,篩選出2株活性高、互補性強的抗體——
清華大學、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和騰盛博葯團隊研發的新冠病毒抗體組合藥物BRII-196/BRII-198,近期已完成國外III.期臨床試驗,並經有關部門緊急調用,在國內為800多例感染者提供了臨床救治。
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張林琦介紹,國外III.期臨床試驗數據顯示,該抗體組合藥物可降低78%的重症和死亡率,且對新冠病毒變異株依然保持活性。 該藥物10月已向國家葯監局滾動提交附條件上市申請,同時向美國葯監局提交緊急使用授權申請。
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與上海君實生物聯合開發的中和抗體JS016,也已在11月完成國際多中心II.期臨床試驗,目前數據顯示取得了積極療效。
“我們與國際藥企合作,截至目前JS016已在全球15個國家獲得緊急使用授權,在全球分配藥物超過50萬劑。”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嚴景華介紹,有關部門已徵調3000劑JS016,用於新冠肺炎臨床病人同情用藥,目前該藥物正在積極推進III.期臨床試驗。
另據介紹,蘇州開拓藥業的新一代雄激素受體拮抗劑普克魯胺、河南師範大學的阿茲夫定正在國內外開展III.期臨床試驗,北京大學和北京丹序的中和抗體BGB-DXP-604以及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的FB2001、VV116也都在研發過程中。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新冠藥物研發主要圍繞阻斷病毒進入細胞、抑制病毒複製、調節人體免疫系統3條技術路線開展,我國在這些技術路線上均有部署。
由科技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葯監局、國家中醫藥局等部門組成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藥物研發專班,自2020年2月16日設立以來,組織全國優勢專家團隊,全力推進有效藥物和治療技術研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