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問英偉達收購ARM交易:未來將何去何從?
據報導,英偉達(Nvidia)從軟銀手中收購英國晶元設計公司ARM交易,在大西洋兩岸引發了強烈反對。 這筆交易於2020年9月首次宣佈,目前已陷入全球監管審查的泥潭,並將錯過最初定於2022年3月完成的時程表。 本周,英國政府以競爭和國家安全為由,宣佈對該交易展開深入調查,預計要持續數月時間。
監管機構為何如此不喜歡這筆交易?
ARM在全球科技行業擁有非同尋常的地位。 它本身並不生產晶片,但它的設計構成了去年其他公司生產的250億塊晶元的基本藍圖。 一些競爭對手抱怨稱,若這筆交易得以完成,英偉達將有能力限制競爭對手使用ARM的設計,從而讓自家產品受益。
同時,這筆交易的達成,也正值全球反壟斷監管機構對新一代科技壟斷企業的出現,變得更加擔憂之際。
上個月,歐盟也宣佈對該交易展開深入調查。 當時,歐盟競爭事務專員瑪格麗特·維斯特格(Margrethe Vestager)警告稱:”我們的分析顯示,英偉達收購ARM可能導致,其他公司獲取ARM知識產權的機會受到限制或降低,從而扭曲許多半導體相關市場的競爭。
ARM的財富,基於其於在智慧手機處理器領域近乎完全的主導地位;而英偉達利用這筆交易壟斷數據中心伺服器和汽車等較新市場的風險,令監管機構感到擔憂。
本周,英國也對宣佈這筆交易展開更深入的調查。 英偉達表示,歐洲監管機構已經提出了許多擔憂。 同時,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CC)也有自己的擔憂。
為何英國特別反對呢?
其他監管機構主要專注於競爭問題,但英國已將國家安全加入其「擔憂清單」。 目前還不清楚這背後的確切原因,但ARM的總部及其大部分研究活動都在英國,這可能使其成為英國任何未來工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英國脫歐後”的政治也起到了作用。 在2016年英國退歐公投後不到一個月,軟銀就利用英鎊兌美元暴跌11%的機會出手收購ARM。 當時,這筆交易被描述為對英國未來工業競爭力投下的信任票,軟銀做出了為期五年的承諾(現已到期),將維持ARM在英國的存在,並促進其在當地的招聘。
ARM可能出售給一家美國公司,也正值其他幾家重要的英國公司落入外資收購之列,這加劇了人們對英國企業影響力減弱的擔憂,儘管英偉達承諾支援ARM的英國業務,並繼續在英國投資。
英偉達和軟銀對這些擔憂有什麼解決方案嗎?
英偉達一直試圖通過承諾向ARM注入現金和一些自己的技術,來贏得科技行業其他公司的支援。 這可能會讓ARM在人工智慧等新市場站穩腳跟,並讓英偉達內部開發的技術更廣泛地為行業其他公司所用。
此外,英偉達還承諾,不會阻止任何其他公司獲得ARM設計的授權。 但這一提議收效甚微,歐盟和英國在開始最的新調查之前,都認為這一提議不夠充分。 英國競爭和市場管理局(CMA)表示,這樣的行為補救措施(即限制一家公司的未來行為)很難監管和執行。
監管機構的重重審查表明,英偉達CEO黃仁勳在很大程度上低估了這筆交易的潛在阻力。 他一開始辯稱,維護ARM現有許可業務,也符合英偉達自身的經濟利益。 因此,人們應該足以放心,英偉達不會試圖阻止競爭對手使用ARM的設計。
他還試圖表現出寬宏大量地為競爭對手留出足夠的空間,斷言”市場有如此多不同的細分市場,一家公司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 但這並沒有阻止競爭對手擔心,英偉達會試圖搶佔市場上最豐厚的部分。
這筆交易還有可能繼續進行嗎?
答案是肯定的,雖然形勢日益嚴峻。 英偉達可以嘗試提供更強有力的擔保,以降低其阻礙競爭的風險,儘管CMA對行為補救措施的厭惡很難克服。 替代方案,包括剝離ARM部分智慧財產權,使其不受英偉達控制,很難在不損害交易價值的前提下設計出來。
其實,監管機構的劍拔弩張,也可能不會真正阻止這筆交易。 尤其是對英國CAM來說,賭注很大。 在英國脫歐後不久,「一場大勝」將提升其作為全球反壟斷舞臺上一個新大國的權威,儘管”一場大敗”將是毀滅性的。
英偉達和軟銀在什麼時候可以收工?
英偉達最初表示,可能需要18個月才能完成交易,直至明年3月。 但此後又警告稱,交易可能需要更長時間。 只要兩家公司都認為,自己有可能說服監管機構,他們就可以再拖上幾個月。
與此同時,軟銀有強烈的動機推動這筆交易,直到最後一刻。 該交易宣布以來,英偉達的股價大幅上漲,有望收穫一筆巨額意外之財。 最初,這筆現金加股票的收購交易價值高達385億美元,而當前價值820億美元。
如果雙方提早認輸,那可能的原因就是,ARM的業務開始受到不確定性的影響,並開始失去一些重要的員工。 英偉達去年撥出15億美元,作為交易完成後ARM員工的股票獎勵。 但這筆交易遭到越來越多的反對,使得這一大筆財富看起來越來越遙遠。 ARM也拿出了一些自有資金,試圖阻止員工辭職,這是該公司上一財年虧損2億美元背後的一個重要因素。
如果交易被取消,ARM會怎樣?
軟銀在接洽英偉達,洽談可能的交易時,透露出了出售ARM的興趣。 這使得如果目前的交易失敗,「另一種退出」似乎是可能的。
這筆交易讓人們關注到ARM在晶元行業中的獨特地位。 在軟銀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巨額投資,以將業務範圍拓展到智能手機以外的新市場后,ARM的業務可能也即將起飛。 2016年以來,ARM營收僅以每年5%左右的複合速度增長;但今年前六個月,公司營收飆升了61%。
其他晶片製造商如果試圖收購ARM,可能會激起與英偉達同樣的監管反彈。 這使得上市成為最有可能的選擇,而英國可能是最受青睞的上市地點。
但對ARM目前的所有者來說,重返倫敦上市(軟銀收購ARM之前,ARM在倫敦上市)可能不是最好的結果。 畢竟,華爾街對科技公司的估值要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