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微軟業務調整 領英中國未來怎麼走?
時代在變,市場在變,企業模式也要變,只有適者才能生存。 幾周之前的新聞,回頭再看看,會有更多的理解。 之所以隔段時間再寫這件事,也是為了避風頭,懂得自然懂。 微軟旗下職場社交網站領英(LinkedIn)在10月14日宣佈,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關閉旗下領英中國網站。 這一消息之所以引起關注,因為領英是唯一一家獲批在中國大陸提供社交服務的外資互聯網公司,具有特殊的象徵意義。
不可否認的是,領英高級副總裁Mohak Shroff在聲明所提到的業務調整原因,即”日益挑戰的運營環境與更大的合規要求”,也是引發外媒關注的核心要素。
不過,Shroff和領英中國總裁陸堅都先後強調,這隻是對目前的戰略進行調整,計劃今年晚些時候在中國推出一個全新的求職產品,專注於”連接職業機會”的價值。
簡單的說,外資互聯網公司要在中國運營社交媒體平臺,已經是越來越難了,所以微軟和領英決定對中國業務進行調整,結束這塊可能存在風險的社交業務,專注開發和投入前景可靠的求職業務。 顯然,這一業務調整並不代表領英會就此退出中國市場。
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其實並不驚訝,但頗有些感慨,畢竟自己當初關注了領英入華的全過程,也親自採訪過兩位決策當事人。 2014年2月,領英與中國兩大本土VC巨頭寬頻資本和紅杉資本成立合資公司,兩大本土VC成為小股東,獲得董事會席位;由合資公司推出簡體中文版的領英網站,與領英英文全球平台對接。
領英以這樣一種中外合資的方式,成功進入中國內地,在美國總部、中國夥伴以及本地管理團隊之間實現了平衡,一度成為了美國互聯網公司入華的新模版。 正是看到了領英的成功模式,一年半之後,美國短租網站愛彼迎(Airbnb)也是攜手寬頻和紅杉推出了中國業務。
那幾年,美國互聯網巨頭對增長迅猛的中國市場充滿著無限渴望。 或許,沒有人比Facebook的紮克伯格更加努力。 他不僅研讀中國治國經略,頻頻向中國示好,更多次來到中國講座,在北京和西安上街跑步,營造自己”中國女婿”的人設。 但是紮克伯格沒有做到的事情,領英卻做到了。
彼時,領英對中國市場的機遇憧憬滿滿。 2014年,領英在全球約擁有2.8億使用者,而擁有1.4億職場人士的中國,意味著巨大的增長空間。 逐步與世界接軌、保持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帶來了職場社交和人才招募的需求,全球職場社交巨頭領英則是中國高素質職場人才的首選平臺。 最直接的範例是,即便當時尚未正式進入中國市場,領英的英文平臺上也已聚集了400萬中國大陸使用者。
七年半時間過去了,如今領英全球用戶數已經超過7.74億,而中國用戶也超過了5500萬人,僅次於美國和印度,是當初剛剛入華時的十多倍。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領英中國已經實現了總部耕耘中國市場,連接中國職場人士和中國企業的既定目標。
在這一方面,領英中國的這種模式是美國社交媒體巨頭中的唯一成功者,或許紮克伯格也羡慕不已。 因為無論他怎麼努力,都無法進入那個遙遠的城堡。 當初沒有實現,未來也不可能。
2016年,微軟斥資260億美元收購了領英。 這是微軟CEO納德拉上位之後重要的一筆收購。 實際上,微軟在領英上市之前就曾經多次洽購。 領英不僅可以補足微軟最渴求的社交業務板塊(即人際關係),更和微軟發展企業市場的戰略方向完全一致。
根據收購時的承諾,領英進入微軟陣營之後保持著獨立運營,而領英中國依然是直接與總部溝通,而不屬於微軟中國業務。 這種”放手”也讓領英得以繼續保持增長活力。 微軟收購五年之後,領英全球使用者翻了一倍,營收規模增長了近兩倍。 微軟2021財年第四財季財報顯示,領英本財年營收突破了100億美元的里程碑,同比增長了27%。 而且,接近一半的增長都來自於美國以外的全球市場。
雖然專注職場社交的領英並不像Twitter那樣時時成為新聞焦點,但領英實際上卻是營收僅次於Facebook的美國第二大社交巨頭,其營收規模更是Twitter和Snapchat的兩倍多(基於兩家公司2021財年營收預估)。 中國人的老話「悶聲大發財」,或許形容領英也非常恰當。 值得一提的是,領英的行銷解決方案(網站廣告和資訊流廣告)在過去五年增長超過了五倍,已發展成為全球前三大B2B數位化廣告平臺。
那麼,既然領英中國業務增長不錯,那麼微軟和領英為什麼還要放棄中國的社交業務呢? 這其實並不令人意外,也很好理解。
雖然領英為了在中國市場運營作出了很多努力,但在中美兩國關係陷入低谷,作為唯一一家在中國運營社交媒體的美國互聯網公司,領英不得不時時陷入尷尬的兩難境地。 如果繼續在中國運營社交業務,可能會在兩個市場都面臨負面影響。 結束中文的領英社交網站,或許是微軟和領英最現實的解決方案。
不過,結束中文社交網站,並不意味著領英會就此放棄中國市場。 他們只是結束一個可能有麻煩的業務,專注於更有營收潛力的業務。 實際上,這也不是領英中國第一次進行業務調整,他們此前就在試水之後曾結束了本地化業務赤兔。
領英還沒有公佈具體的中國市場發展戰略,所以只能從他們當前的業務和營收進行合理推測,看看放棄社交業務之後,領英中國還能做什麼?
不妨來看看領英的營收模式。 他們的營收大體包括幾大部分:1、面向個人使用者的訂閱服務,訂閱之後可以獲得更多的網站功能支援;2、面向企業使用者和招聘獵頭的服務產品,包括人才解決方案,學習與發展,營銷解決方案,等等。 在領英的營收來源中,企業用戶貢獻了大部分的營收。 幫助企業和僱主招聘合適的人才,進行人才培訓和發展服務,提供營銷解決方案,這才是領英的主營業務。
換句話說,雖然領英表面上是一家擁有7.74億使用者的社交網站,但本質上是一家2B的企業人才與行銷服務提供者,他們的服務客戶與營收來源是網站上的5800萬家企業使用者。 在財富500強企業中,有97%是領英服務的客戶。
Shroff和陸堅在聲明中提到了未來領英中國的發展方向。 “為了更好地服務中國使用者,在充分依託全球平臺優勢的基礎上,未來我們將更加專注地説明使用者連接職業機會,協助僱主找到理想的候選人。 因此,我們決定對目前的戰略進行調整,於今年內發佈一系列全新的產品及服務。 它將專注於提供『連接職業機會』的價值,不再涵蓋使用者原創內容的發佈與互動功能。 ”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在疫情中為數不多能夠繼續保持增長的國家。 互聯網巨頭微軟更是絕無可能放棄中國這塊巨大的市場。 2020年微軟總裁Brad Smith公佈的數據顯示,微軟的中國營收佔比只有2%,年營收只有20億美元,還有巨大的挖掘空間。
雖然未來不會再有社交網站,但領英中國依然還有5500萬職場使用者和36萬家企業使用者。 和母公司微軟一樣,領英的本質是一家大數據公司,是一家幫助職場人提供不同職業發展階段服務的職場服務平臺。 相比諸多望中國市場卻無法進入,或是在中國市場無奈敗走的其他美國互聯網公司,領英中國業務已經算是美國互聯網公司屈指可數的耕耘中國成功案例,而且始終保持著穩定增長和盈利。
雖然領英還沒有公佈全新求職產品的發展規劃,但目前的諸多業務其實並不會和社交功能綁定,因此也可以延續到未來的新求職平臺。 目前領英平臺上的36萬家企業使用者,會是其數據資產。 而大數據分析原本就是領英相對於其他求職網站的最大優勢。
個人猜測,如果按照產品去社交化的要求,目前領英中國主要營收來源的人才解決方案和大數據洞察業務應該也會得到保留,並延續到未來的求職平臺。 線上線下培訓、「職場必修課」、「職場指南」、「軟體開發」這些職場充電服務都會是未來中國職場最具增長空間的業務領域,而且並不涉及到社交分享和內容對接。
市場環境不斷變化,這些不是一家企業能夠左右的。 作為企業管理層,唯一能做的就是適應外界變化,以務實的態度,作出自己的業務調整。 卸下可能帶來隱患的社交內容業務,全力深耕人才招聘、數據分析以及職場培訓這些更加穩妥和高營收值的業務方向,或許對領英中國來說,反而是一身輕鬆。 對微軟來說,更是如此。 (鄭峻 發自美國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