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NL科學家找到用電化學脈衝改善鋰固態電池接觸阻抗的新方法
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科學家們,剛剛在《ACS 能源快報》上介紹了可用電化學脈衝來克服下一代鋰金屬電池弱點的有效途徑。 New Atlas 指出,下一代儲能裝置的研發方向,主要涉及使用高密度鋰金屬和固態材料,而非液態的電解質。 而 ORNL 的新研究,就很好了結合了這兩方面,
科學家發現一種改善固態電池關鍵層接觸的新方法(來自:ORNL)
此前,美國科學家已經展示了如何在電化學脈衝的説明下,化解與這些架構相關的穩定性問題,從而為提升電動汽車 / 智慧機續航而鋪平了道路。
該研究的其中一部分,側重於電池的陽極結構。 目前常見的陽極材料,多由石墨和銅的混合物製成。 不過鑒於極高的能量密度,許多研究正著力於使用純鋰金屬作為替代陽極。
研究配圖 – 1:電壓脈衝對穩定鋰離子的影響示意
迄今為止,想要將鋰金屬整合到電池中的做法,已被證明是相當困難的。 期間科學家們遇到了各種安全問題,且一時難以化解。
一種觀點認為,使用固體電解質來代替液體電解質的話,可能更適合搭配鋰金屬陽極一起使用。
研究配圖 – 2:經歷多個電壓脈衝前後的鋰電池
ORNL 的科學家們,顯然也想到了這一研發路徑,並且提出了能夠以一種穩定、持久的方式,將兩者結合到一起、而不在性能上有所妥協的新方法。
據悉,固態電池的一個弱電,就是持續的充放電迴圈會形成空隙、進而導致接頭不穩 —— 也就是所謂的接觸阻抗(Contact Impedance)。
研究配圖 – 3:介面電流密度 / 溫度示意
為了消除接觸阻抗,其中一種方法是施加壓力。 但這種技術需要在電池服役時段內定期使用,且同樣可能導致短路。
好消息是,ORNL 科學家們發現,在結合了鋰金屬陽極和固體電解質后,他們就能夠通過施加較短的高壓電化學脈衝,來有效地消除這些空隙。
研究配圖 – 4:施加電壓脈衝前後的鋰電池
電壓脈衝可以讓電流包圍並消除空隙,從而在材料介面處形成更廣泛的接觸。 更棒的是,這套方案對於電池本身也沒有不利影響。
通過巧妙運用該方法,我們甚至能夠讓電池恢復至初始容量。 當然,這還得看未來幾年的固態鋰金屬電池研究能夠發展到哪個階段。
研究配圖 – 5:全電池在室溫條件下接受電壓脈衝迴圈后的 EIS 光譜
ORNL 研究團隊指出,這套系統能夠在更小的封裝中,帶來兩倍於當今解決方案的能量密度。 這意味著電動汽車可在每次充電後行駛得更遠,智慧機也可一次續航數天。
項目聯合負責人 Ilias Belharouak 表示:”該方法有助實現全固態電池架構,而不會施加可能損壞電池的外力。 開發期間,電池能夠正常製造,然後在其疲勞時施加電壓脈衝來刷新啟動”
研究配圖 – 6:穩定固態電池(SSB)的界面對開發高能量密度電池至關重要
最後,ORNL 科學家們將持續開發這項技術,通過試驗找到更先進的電解質材料、並研究如何將其規模擴展到可投入實際實際使用。
感興趣的朋友,可移步至《ACS Energy Letters》查看全文,原標題為《Improving Contact Impedance via Electrochemical Pulses Applied to Lithium–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 in Solid-State Batt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