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面單屢成「洩密單」 快遞小哥如何為個人資訊添把「鎖」?
《個人信息保護法》實施後的首個「雙十一」,快遞資訊安全再次成為關注焦點。 記者採訪瞭解到,快遞小哥掌握大量用戶資訊,「資訊變現」誘惑很大,而隱私面單存在推廣難的問題。 對於如何保護個人資訊,快遞小哥表示,在堅守職業道德的同時,也會提醒消費者,盡可能減少資訊洩露的環節,為個人資訊添把”鎖”。
一張快遞面單,註明瞭姓名、電話、住址,由此可以找到你的社交帳號,進一步推演出你的消費習慣、經濟能力…… 日前,在浙江寧波警方破獲的一起案件中,嫌疑人通過應聘獲得快遞員身份,「臥底」公司偷拍面單併批量倒賣,為犯罪團夥提供精準詐騙物件。
《個人信息保護法》實施後的首個「雙十一」,快遞資訊安全再次成為關注焦點。 作為快遞服務的直接提供者,快遞員時刻在和面單打交道。 從攬收到配送各個環節,他們帶著巨量資訊在路上穿梭。 那麼,守護消費者個人隱私,快遞員能做些什麼? 《工人日報》記者由此展開探訪。
信息變現誘惑大
短短幾行字,就能描摹出一個人的立體畫像,快遞面單蘊含的資訊量驚人,因此也常被犯罪分子盯上,成為個人隱私洩露的重災區。 一起被盯上的,還有快遞小哥。
在面單倒賣「黑產鏈」中,快遞員通常處於最上游。 去年「雙十一」期間,不法分子買通圓通多位快遞員,租用其賬號盜取面單資訊,再層層倒賣至各類下游詐騙團夥,超40萬條個人資訊被洩露。 另一起案件中,在健身房銷售人員的唆使下,上海韻達快遞員私藏派送區域內面單萬余張,兩人以150元的價格成交。
“平均一位快遞員負責5~7個社區,經手數萬條居民資訊。” 快遞員張璁說,自己就曾面臨”信息變現”的誘惑。 “片區內兩家房產仲介分別找過我,委婉提出想要面單上的住戶資訊,開價每條2元,我送一單的報酬才1.2元。” 但他最終一口回絕,「保護客戶隱私是我的職業道德,再說周邊社區只有我一個人跑,很容易就會被發現。 ”
相較於線下資訊買賣,網上交易手段隱蔽、指向性強、影響面廣,對快遞員的誘惑也更大。 最近,快遞小哥王雷被同事拉進一個「高端面單群」,依據面單商品的價格、類別,客戶資訊被分等級精細化售賣。 “車載、保健品、母嬰用品三類面單開價最高,因為’轉化率高’,賣家大多是快遞員,也有電商平臺和快遞網點的人,一天能成交幾千條。”
快遞員蔣春霖告訴記者,「黑產」已存在多年,分為”即時””歷史”兩種進行交易。 當天流出的「即時面單」可賣到4元,已被聯繫過的”歷史面單”只能賣幾角錢。
隱私面單推廣難
為應對資訊洩露難題,2017年起,快遞企業相繼推出隱私面單。 在隱私面單上,個人資訊被加密處理,隱去姓名、住址以及電話號碼部分數位。 快遞員派件時,必須通過APP掃碼,以「虛擬電話」聯繫收件者,快遞簽收后,號碼對應關係隨即失效。
然而,今年「雙十一」記者發現,在不少快遞平台,隱私面單已經下線,即使仍在運行,也大多出現在增值服務中,而非默認選項。 消費者需要手動選擇「安全號碼」「隱址寄件」 才能在面單上隱藏相關信息。 為保護隱私而生,利用率不升反降,問題出在哪?
“每單都要掃碼識別,配送效率至少降低10%。” 張璁說,傳統面單一目了然,一棟樓的包裹可以集中派送,如果使用隱私面單,就會在路上花費更多時間,配送費也應該相應上調。 “比如這一單掃出1號樓,下一單可能是2號樓,如果緊接著又是1號樓,就要折回去。”
技術問題也是推廣的阻礙。 菜鳥裹裹負責人曾表示,隱私面單依託於電子面單和雲列印技術,網購使用者能否收到貼有隱私面單的快遞,取決於商家是否安裝雲列印元件。
王雷所在的公司曾短暫地推出過隱私面單,去年”618″大促后又宣佈下架。 “當時業務量猛增,公司引入了一批眾包快遞員,但他們無法登錄使用APP,後台技術支援也跟不上,’隱私面單’就此被叫停。” 王雷說。
如果無法投遞到戶,隱私面單還會間接影響用戶體驗。 蔣春霖告訴記者,客戶不在家時,一般會要求把快遞放在快遞架或收發室,他們下班後來取。 但是,要在成堆的包裹中,透過模糊處理的資訊,快速準確找到自己的快遞,難度也直線上升。
守好資訊安全”最後一公里”
11月1日,《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式施行,明確任何組織、個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資訊,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資訊。 在個人信息處理者義務中特別提到,企業在處理個人資訊時,應當採取加密、去標識化等安全技術措施。
“這意味著,提供隱私面單成為法定義務。” 快遞物流專家趙小敏認為,保障資訊安全是快遞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前提,企業的執行態度應當更加堅定,要升級隱私面單技術,調整末端激勵機制,與平臺電商形成聯動。
站在物流環節末端,快遞員與消費者面對面接觸,能否堵住面單洩露「最後一公里」的漏洞,為個人信息撐起一把「保護傘」?
“首先是不成為’漏洞’本身。” 王雷笑稱,雖然也動過心,但自己還是退出了”面單群”。 “買賣面單是’無本生意’,所以會有快遞員陷進去,但這是把客戶推向營銷和詐騙。 大家把資訊交給我們,我們就有責任守護好,不違法是底線。 ”
蔣春霖熟知「面單黑產」的套路,因而經常提醒消費者,尤其是個人信息保護意識較弱的老年人。 “寄快遞的時候,盡量只提供必要資訊,不暴露真實姓名、住址門牌號;取到快遞之後,及時銷毀單據,或者用塗碼筆、熱敏紙塗改液抹去關鍵資訊。”
自從被人找上,張璁才知道面單還有”流通價值”,從此格外謹慎。 “在快遞量不大的時候,我會盡量配合客戶的時間,給他們送到家門口,減少可能洩露信息的環節。 如果放在驛站或快遞架,我連著幾天路過看見包裹還在,也會再打電話提醒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