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散裂中子源四台譜儀在廣東東莞投入運行
大科學裝置是打造原始創新的國之重器。 截至目前,我國投入運行和正在建設的大科學裝置達到50多個,在材料、能源、生命、工程技術等學科領域的佈局框架已初步成形。 如果說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是捕獲高能粒子雨的巡天探測裝置,那麼位於廣東的散裂中子源就像是一個超級顯微鏡,可以為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等提供重要平臺。
中國散裂中子源2018年建成,成為世界四大脈衝散裂中子源之一。 如今,這一大科學裝置已有四台譜儀正式投入運行,成為重要的原始創新策源地。
位於廣東東莞松山湖的中國散裂中子源,科研人員正在調試的這台譜儀設備,在改造升級之後將用於航空航太、高鐵等大型高端部件的殘餘應力可靠性檢測。
本文圖片央視新聞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研究部中子科學部副主任 張俊榮:我們現在在做的調試正在給下一個用戶實驗做準備,他們做的這個材料是高端軸承,我們現在重要的是要推進這個國產的高端軸承的一個突破。
運用於航空發動機的國產高端軸承要想通過鑒定投入使用,就需要測量它的殘餘應力並提升加工工藝,這也是散裂中子源的重要任務之一。 由於中子不帶電,穿透性強,可研究高溫、高壓、極低溫、強磁場等極端條件下的物質特性,在研究高端軸承等大型部件內部結構和應力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服務全球2600多位使用者,完成課題超500項
中國散裂中子源正式運行以來,加速器質子束流打靶功率達100千瓦,提前一年半達到設計指標。 目前已服務全球2600多位使用者,完成課題超過500項,包括新型鋰離子電池材料結構、太陽能電池、晶元中子單粒子效應等,同時也開展了航空材料、可燃冰、頁岩氣和催化劑等領域的前期研究。
二期工程即將啟動,譜儀將擴建到20台左右
目前,中國散裂中子源正準備進行二期工程建設,未來譜儀數量將擴建到20台左右,打靶功率將從100千瓦提升到500千瓦,意味著在同樣實驗精度下,數據採集時間是原來的1/5,而且可以研究更小的樣品,觀察更快的過程,為前沿科學研究、國家重大需求和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更先進的研究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