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死亡風險直降89% 輝瑞這個口服藥能終結疫情嗎?
這兩天有個新聞,美國輝瑞搞出了 「新冠口服藥」 ,可以使新冠高危患者的住院、死亡風險直降 89% 。 11 月 5 號這消息一出,輝瑞股價直接暴漲 10.88% ,一顆藥丸讓輝瑞一天漲了 1700 億人民幣。 而隔壁那些疫苗概念股,阿斯利康、 Moderna 、 BioNTech 均有不同程度的走跌。 Moderna 直接大跌超 16% ,單日市值蒸發 190 億美元。
美國總統拜登也表示: 「輝瑞的新冠特效藥 PAXLOVID ,將成為我們反擊新冠疫情武器庫中除疫苗以外,另一把強有力的武器」 。
並且美國政府已經獲得數百萬劑輝瑞新冠特效藥,一旦經過 FDA (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授權,將立刻給新冠感染患者服用。
這款葯的臨床試驗效果也沒辜負拜登的期望。
我們從輝瑞官方公佈的臨床試驗 「戰績」 來做對比。
整個試驗以28天為整個觀察期。
如果患者是在癥狀出現后的 3 天內開始服藥,吃藥組的重症住院率為 0.8% ( 3/389 ),對照組(吃安慰劑:沒有藥物治療作用的片、丸、針劑)的重症住院率為 7% ( 27/385 ) 。
如果患者是在癥狀出現后的 5 天內開始服藥,吃藥組的重症住院率為 1% ( 6/607 ),對照組的重症住院率為 6.7% ( 41/612 ) , 5 天之後的效果目前還無法預料。
死亡率這邊,無論你是 3 天后吃藥還是 5 天后吃藥,死亡率都為 0 。 不吃藥的對照組有10例死亡。
副作用這裡,吃藥組和對照組的突發不良事件率都是十分接近的,前者 19% ,後者 21% 。
所以這也就得出了,新冠特效藥 PAXLOVID ,預防重症住院率有 89% ,預防死亡率有 100% 。
而在輝瑞特效藥之前,藥企默沙東研發的新冠特效藥 Molnupiravir 早就已經獲批在英國上市。
但從它的臨床實驗結果上來看,它與輝瑞的PAXLOVID還是有差距。
Molnupiravir 在 29 天的觀察期里,雖然預防死亡率也有 100% ,但它的的預防重症有效率僅有 50% 左右。
所以,這個輝瑞特效藥的效果的確是肉眼可見的強。
但這麼強的特效藥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就是,抗病毒特效藥的研發周期特別特別長。
新冠特效藥還有我們最常見到的流感特效藥奧司他韋,它們的對手都是常見的病原體微生物:病毒。
它們沒有完整的細胞結構,只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所以這個逼只能在活的宿主細胞內寄生繁衍。
問題就在這。
蛋白質和核酸咱們體內都有,所以我們很難找到只針對病毒而不影響宿主細胞正常功能的化合物。
抗病毒藥物的開發大多針對病毒複製週期內的關鍵蛋白,以便盡量減少產生副作用。
在這之前,你就需要先把病毒如何侵入細胞、如何複製、如何轉錄、如何出胞,這些事統統搞明白弄清楚,這才能知道要針對哪個關鍵蛋白。
萬一這個關鍵蛋白搞錯了,這些蛋白在人體正常細胞複製時也會用到,那你開發出針對這個蛋白的藥物,就極有可能對人體細胞產生損害。
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的途徑,我們今年才算剛剛弄清楚,具體針對哪個蛋白來抑制病毒複製,還得經過一輪一輪的動物試驗甚至臨床試驗。
這一過程必須經歷三期漫長的臨床實驗,平均耗時在10年以上。
所以很多藥企都選擇 ” 老藥新用 ” 的手段,比如這次輝瑞的 Paxlovid ,它就用的是當年 SARS 病毒出來的時候搞的那類蛋白酶抑製劑,然後在之前的基礎上開發出新冠病毒轉錄抑製劑 SARS-CoV-2-3CL 。
這波啊,這波是用前朝的劍斬本朝的官。
除了研發周期的問題,新冠病毒這樣的單鏈 RNA 病毒,也為特效藥的廣泛應用帶來了一些麻煩。 畢竟這類病毒非常容易變異,一旦變異就可能出現耐藥性。
還有一點。
新冠特效藥和我們熟知的流感特效藥奧司他韋一樣,是有時效性的。
比如流感特效藥奧司他韋,你必須在感染流感病毒的 1-2 天內服用藥物,才會有效。
新冠病毒特效藥很可能也是這樣,只能在感染前期,盡量阻止病毒在你體內的複製。
現有的臨床數據也只記錄了出現癥狀后 5 天內服用的效果, 5 天之後服用藥物的效果還未知。
所以別以為有了特效藥就高枕無憂了,疫苗還是必須打,畢竟特效藥並不能像疫苗一樣預防新冠。
而且疫苗可以大幅降低我們個體的感染風險,很大程度上降低重症和死亡風險,最關鍵的是能減輕醫療機構負擔。
而且它的性價比最高,之前的另一款新冠特效藥 Molnupiravir ,它 5 天的療程就需要 700 美元。
疫 苗 是 免 費 的。
我們現在疫情之所以能相對穩定的控制住,除了防疫政策合理有效以外,還有很大一部分的功勞要歸功於疫苗。
不過啊,咱們已經可以開始期待疫苗和新冠特效藥的雙劍合璧了。
疫苗來建立防疫屏障,特效藥針對個別感染病例突擊治療。 這或許才是未來防控疫情的最佳手段。
所以呢,疫苗還是要打,畢竟能不生病,誰又樂意生病呢?
最後的最後,還是那句話:
打疫苗,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避免人群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