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可靠「的台積電將成為蘋果的致命弱點?
今年9月,美國以查清晶元短缺問題為由,要求台積電、三星在內的20多家晶元相關企業在45天內公開庫存、銷售數據以及訂單等數據”。 在猶豫搖擺多日後,台積電最終還是選擇妥協,在美國給出的”自願提供數據”截止日(11月8日)前,提交了晶元供應鏈資訊。 對此,台積電方面表示,提交相關數據是協助解決全球晶片短缺問題,並確保沒有客戶特定數據被披露。
先不提此次事件會給台積電帶來怎樣的影響。 作為蘋果的晶片代工廠,台積電現在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在這次的全球晶元供應風暴中,説明他的”老大哥”挺過一場缺貨危機。
此前,日經新聞報導稱,受供應鏈影響,蘋果正大幅削減iPad生產,以將晶片用於iPhone 13。 雖然供應鏈消息人士近日透露,隨著供應商增加產量,蘋果iPhone 13/Pro系列零部件短缺正逐步緩解;但全球晶元供應危機對該公司的打擊依然嚴重。
蘋果CEOTim Cook(Tim Cook)在之前的財報會議上表示,晶元短缺導致iPhone、iPad和Mac等產品的供應受限,致使蘋果在第四財季(截至9月底)損失大約60億美元。
這些問題大多出在老款晶片(非台積電代工)上,而不是台積電為蘋果生產的高級晶片。 投行Needham分析師查理斯·施(Charles Shih)表示:「考慮到台積電不斷增加產能,蘋果在今年剩餘時間里將獲得充足的供應。 ”
台積電早已成為蘋果公司最重要的技術合作夥伴之一,其所生產的晶片是iPhone、iPad和Mac的”大腦”。
每次當蘋果設法將新一代iPhone的電池續航時間延長幾分鐘,或讓它們運行得更快時,除了蘋果本身,台積電也應該得到最大的讚譽;同樣,當蘋果沒有達到iPhone的性能目標時,台積電也難辭其咎。
平穩關係之下,暗流湧動
當前,台積電正在苦苦研究其最新的尖端製造技術,該技術可將晶元上晶體管的尺寸縮小到3奈米。 這一變化將使蘋果能夠在不大幅增加產品尺寸的前提下,在其設備中加入更強大、耗能更少的處理器。
基於對蘋果以前的晶片分析,台積電苦苦掙扎的結果是:iPhone的處理器將連續三年(包括明年)停留在相同的晶元製造工藝上,而這將成為其歷史上的首次。 這反過來可能會導致,一些客戶將他們的設備升級推遲一年,也讓蘋果的競爭對手有更多的時間迎頭趕上。
儘管遭遇挫折,但蘋果與台積電的合作,是近年來科技行業最富有成效的合作之一,也是蘋果每年2200億美元的硬體業務的關鍵。 在始於近10年前的這場合作中,台積電為蘋果製造蘋果自主設計的iPad和iPhone處理器,這使得蘋果能在競爭中佔據優勢,因為競爭對手使用的是”通用晶元”。
隨著時間的推移,蘋果還與台積電合作,為Mac電腦生產蘋果設計的晶元。 此外,台積電還可能為平臺生產代號為”Bora”的虛擬實境(VR)晶片。 這兩家公司的企業文化也有不少相似指出,例如,在極端保密方面。
與此同時,他們的業務也越來越相互依存。 蘋果是台積電的最大客戶,占其去年480.8億美元總營收的四分之一。 而2013年,兩家公司開始大規模合作時,台積電的營收僅為214.3億美元。
在全球晶片短缺,對包括汽車和電子產品在內的行業造成嚴重破壞之際,台積電也一直是蘋果最可靠的合作夥伴之一。
隨著蘋果對台積電依賴程度的加深,這種關係也可能成為蘋果的一個致命弱點。 若出現意外情況,包括自然災害和技術故障,可能會對蘋果的供應鏈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2013,雙向奔赴的開端
台積電作為蘋果處理器的唯一來源,也放大了這些風險。 例如,2019年,在晶元製造開始數月後,台積電突然發現原材料存在意外缺陷,不得不報廢數十萬片晶圓,其中一些原本是提供給蘋果公司的。 為此,台積電計入了超過5.5億美元的費用。 當然,在這種情況下,蘋果基本上躲過了任何嚴重後果。
此外,根據半導體分析師、業內人士和台積電前工程師的說法,蘋果找到備用晶元製造商的可能性似乎很小。 台積電在晶片製造業務上最接近的競爭對手三星和英特爾,在技術上落後於台積電,或者也沒有能力為蘋果提供iPhone等產品。 另外,在台積電之前,三星曾為蘋果代工iPhone晶片。
在2007年推出的最早期的iPhone機型中,蘋果依賴於三星為其製造處理器。 最初的iPhone處理器甚至由三星來設計。 後來,即使當蘋果轉向由其內部半導體團隊設計處理器時,也堅持使用三星代工。 三星製造了蘋果設計的第一款晶元A4,該晶元於2010年在一代iPad中首次亮相,後來蘋果又將其用於iPhone 4中。
但在2010年,時任蘋果採購副總裁、現任首席運營官(COO)的傑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飛往中國臺灣,與台積電創始人兼當時的CEO張忠謀,以及張忠謀的妻子共進晚餐。 威廉姆斯希望探索將台積電作為蘋果處理器的第二家製造商的可能性。
張忠謀是半導體行業的傳奇人物。 1931年出生於中國大陸,後移居香港,又奔赴到美國,在那裡就讀於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斯坦福大學。 在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工作了25年後,於1987年創立了台積電。
在台積電,張忠謀開創了代工商業模式,本質上就是專注於純粹的晶元製造功能,將這些晶元的設計留給客戶。 因此,台積電不會與這些客戶競爭,這一點也是台積電所引以為豪的。
威廉姆斯拜訪張忠謀時,他的計劃是獨家使用台積電製造iPhone 6處理器。 然後,再換回三星生產下一款iPhone的處理器,即在晶元代工廠商之間來回切換。 據悉,一些晶元設計者通常採用這種策略來向供應商施壓,迫使他們在價格上競爭。
急於從蘋果蓬勃發展的手機業務中分得一杯羹的台積電,隨後立即採取了行動。 2017年,威廉姆斯在台積電成立30周年的慶祝活動上回憶道,台積電向中國臺灣的一家工廠投資了90億美元,6000名員工日以繼夜地工作,在11個月內建成了一家新的晶元代工廠。
根據這次活動的文字記錄,威廉姆斯當時說:”這一次的執行是無瑕疵地的。 ”
台積電的前工程師們表示,他們從2013年開始與蘋果合作,開發iPhone 6處理器。 台積電的數十名工程師協助晶片的物理設計,這些設計必須根據台積電專有的製造流程進行定製。 其中一位前工程師回憶說,在與蘋果合作的第一年,他和同事經常要到淩晨3點才能完成工作。
當時,台積電希望贏得蘋果未來所有先進晶元的製造合同。 據一份蘋果內部檔,在2014財年,當iPhone 6最終發佈時,蘋果向台積電支付了超過10億美元的費用。
到了iPhone 6S,即蘋果的下一代智慧手機,蘋果又將晶元代工切換回了三星。 但據蘋果前員工稱,由於技術障礙,三星很難可靠地為這款設備生產處理器。 為此,蘋果又匆忙地設計了第二個版本的晶片,由台積電代工。 這是蘋果首次,也是唯一次同時使用兩家供應商生產同一代iPhone處理器。
但這種做法也給蘋果自身帶來了問題。 購買了新iPhone的人開始注意到,一些智慧手機(搭載三星處理器)的電池續航時間,比其他手機(搭載台積電晶片)略短,這表明台積電晶片的效率更高。 最終,蘋果被迫公開回應這起事件,並向用戶保證,性能差距可以忽略不計。 文件顯示,蘋果當年向台積電支付了逾50億美元的費用。
到2016年,蘋果結束了與三星在移動處理器方面的合作,將這些晶元的生產任務完全轉移到台積電。 為此,兩家公司的緊張局勢也一直在升級:2011年,蘋果起訴三星在自己的智能手機中抄襲iPhone的設計。 2018年,在陪審團裁定蘋果獲得5.39億美元的賠償后不久,兩家公司針對尚未解決的一些專利糾紛達成了和解。
分析師和晶元行業高管表示,儘管三星是僅有的幾家擁有與台積電相抗衡技術的公司之一,但蘋果一直不願將部分晶元生產轉回三星,是因為三星在智慧手機業務上與蘋果競爭。
一位參與過晶元採購的蘋果前高管稱,在三星推出一款平板電腦後(該平板電腦使用的晶元類似於一代iPad的晶片),蘋果工程師也開始擔心,三星可能會抄襲他們的設計。 這段令人擔憂、”不可靠”的合作史,使得他們不太可能恢復代工關係。
除了代工業務,蘋果仍從三星購買存儲晶元、電池和電路板。
此外,蘋果也不太可能重新點燃與英特爾的合作關係。 在蘋果改用自家的M系列晶片(由台積電代工)之前,英特爾一直在設計和製造Mac電腦的處理器。 如今,英特爾的尖端晶片產能也落後於台積電,雖然英特爾已將其列為優先事項。
英特爾也曾表示,希望爭取到蘋果使用其代工業務。 當前,亞馬遜、高通和其他一些公司在使用英特爾的代工業務。 但分析人士認為,蘋果再次與英特爾和三星合作的另一個障礙是,如果出現短缺,這兩家公司可能會優先生產自己的內部處理器。
投行Needham分析師查理斯·施稱:「蘋果再也不想從三星採購晶元了,也永遠不想從英特爾那裡採購。 那就只剩下台積電了。 ”
對此,凱基證券(KGI Securities)分析師蘿拉·陳(Laura Chen)表示:”在我看來,台積電更像是合作夥伴,而不是簡單的供應商與客戶的關係。 沒有其他代工廠商能提供蘋果所需的最先進技術。 ”
越來越緊密:雙方都沒有備胎
在某些方面,台積電和蘋果可以說是彼此的「鏡像」。。 例如,台積電對保密有著「蘋果式」的執著,甚至比蘋果還要嚴格。 台積電員工被禁止在未經特別授權的情況下攜帶智慧手機上班,也不能在辦公室內流覽很多網站。
公司內部的電子郵件按照不同的保密級別進行編碼,並由台積電的資訊技術部門密切監控,以確保它們不會被發送給未經授權的收件者。 今年9月,台積電宣佈解僱七名員工,就是因信息洩露所致。
在新冠疫情期間,當蘋果允許大部分員工在家辦公時,台積電的工程師和工廠工人卻仍被要求前往園區,原因就是保密限制和生產線需要保持運轉。
一位台積前電工程師表示,為了防止業務中斷,許多團隊被分成兩個小組,每個小組在不同的樓層工作(防止同時感染)。 這位工程師說,如果一組中有人病毒檢測呈陽性,另一組可以繼續工作,而不需要隔離。
台積電以創新為榮,並在年度考核中以此為基礎衡量所有員工,包括安全人員。 台積電前工程師們說,台積電的每一家工廠,都有自己的集體創新目標要實現。 此外,台積電還以實施不間斷的24小時、”三班制”研發而聞名。
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説明公司保持領先於競爭對手的能力。 近年來,台積電一直領先於最接近的競爭對手三星,率先開發出10奈米和7奈米製造工藝,預計也將率先實現3奈米工藝。
台積電前工程師們表示,雖然台積電的大客戶不少,包括高通、AMD,甚至是英特爾,但蘋果獲得了獨一無二的貴賓待遇。 據一位與台積電合作過的蘋果前晶片工程師透露,台積電已向蘋果借調了至少100名工程師,以協助其定製晶元的物理設計。 顯然,這讓蘋果比競爭對手更具優勢。
貝恩諮詢公司(Bain & Company)半導體業務合夥人韋魯·辛哈(Velu Sinha)表示:「通常情況下,晶元設計者受到製造工藝的限制,但通過更早地與台積電密切合作,製造工藝可以針對晶元的設計進行優化。 ”
一旦蘋果將晶片設計交給台積電,台積電通常需要大約一年的時間才能可靠地生產這些晶片。 台積電的前工程師們說,台積電與蘋果密切合作,以解決可能導致嚴重缺陷的製造問題,並將蘋果的問題優先於其他客戶。
台積電的一位前工程師說,在生產過程中,當蘋果的成品在富士康與和碩(Pegatron)等公司的組裝工廠進行測試時,台積電的工程師有時會被派往這些工廠,説明解決與晶元相關的問題。 這位工程師說,這樣的安排對台積電的其他客戶來說並不常見。
與大多數VIP客戶一樣,蘋果有時也特別苛刻。 台積電一位前工程師稱,2020年台積電在遭遇iPhone 12處理器的製造問題後,蘋果向其施壓,在沒有提高合同總價的情況下要求台積電供應更多晶元。
蘋果一位前晶元高管說,在合作的最初幾年,由於擔心地震風險,蘋果要求台積電在中國臺灣南部城市高雄至少再建一家晶元工廠。 今年早些時候,台積電錶示,對在該市建廠持開放態度。
當前,台積電在中國臺灣以外的工廠,都是基於較舊的晶元製造技術,這些技術無法用於iPhone的生產。 為此,台積電已宣佈在亞利桑那州和日本建廠,預計將於2024年上線。
分析人士表示,新工廠的晶元製造能力,可能會讓「向蘋果供應不太先進晶元的其他公司」受益,這可能會防止蘋果未來遭遇”當前與其他供應商之間存在的那種瓶頸”。
還有一項行動可能會讓蘋果對其供應鏈擁有更多控制權,那就是建立自己的晶元工廠。 但分析師們認為,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雖然蘋果擁有雄厚的現金儲備,但其基本的供應鏈戰略是,將盡可能多的工作外包給其他公司,以降低自己的投資成本。
因此,這兩家公司的未來,看起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交織在一起。 分析師們稱,蘋果對台積電商業模式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就像一座大商場里的百貨商店一樣,蘋果成了台積電的主要租戶。
蘋果通常是第一個使用台積電最先進工廠的公司,也是台積電建設這些工廠的理由。 一旦蘋果的需求轉向較新的晶元製造技術,台積電就把較舊的技術轉向其他客戶。 這樣,台積電既可以收取更高的價格,又可以賺取更高的獲利率。
當前,兩家公司正在加深他們的合作關係。 今年早些時候有報導稱,蘋果與台積電合作,在中國臺灣桃園開設了一家工廠,致力於研發面向虛擬實境(VR)設備的下一代顯示晶片。 分析人士還稱,蘋果希望開發自己的5G數據機(Modem)晶片,以減少對高通的依賴,這可能意味著台積電將奪取更多代工業務。
蘋果和台積電的前員工們表示,就目前而言,蘋果和台積電之間的關係大多是積極的,尤其是與蘋果和富士康等iPhone組裝商的緊張合作關係相比,(蘋果和台積電)像是感情越來越好的小倆口,而後者更像是一場爭吵不斷的包辦婚姻。
貝恩諮詢公司半導體業務合夥人辛哈說:「這是一種越來越共生的關係(蘋果與台積電),因為雙方都沒有直接的替代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