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韌性的蘋果供應鏈 也扛不住缺芯潮了
蘋果正面對著一場前所未有的缺貨危機。 自9月發售以來,因供應鏈緊張和需求旺盛,iPhone13系列就創下了蘋果從下單到發貨的最長等待期,等待時間在2周-4周不等。 為了減少等待期,加快最新款手機生產,據媒體報導,蘋果將大量原計劃用於生產iPad及老款iPhone的零部件調往iPhone13系列,iPad產能因此下降了50%。
一位蘋果供應鏈人士告訴《財經》記者,每年9月新機開售的數周后,產能往往會有一輪大的爬坡期,但對比iPhone12系列,iPhone13系列的銷量表現明顯增長受阻。
以最緊俏的iPhone13 Pro及Pro Max為例,開售第四周較開售第一周的銷量分別僅增長了4%和18%,而iPhone12系列同款機型當時的增幅都在26%以上。
最新發佈的第四財季數據顯示,蘋果當季實現營收833.6億美元,同比增長29%,凈利潤為205.5億美元,同比增長62%。 不過,這個數據並沒有達到華爾街此前851億美元的預期。 板子被打在供應鏈受限這個問題上。
在2021財年四季度電話會上,蘋果CEO庫克證實了這個說法,受供應鏈影響,蘋果損失的收入超過60億美元。 這一方面是由於業內普遍的缺芯潮問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疫情對東南亞製造業的影響。 不過,庫克也強調,今年10月以來,這個問題正在恢復中。
蘋果鏖戰全球手機市場多年,穩踞全球高端手機市場份額第一,核心能力在於突出的供應鏈管理,庫克本人也是公認的供應鏈管理高手。 這一輪全球缺芯危機,重災區是汽車晶元等領域,對於手機晶元來說其實還好,就算其它手機廠商處於缺芯麻煩,外界普遍認為蘋果具有更強的韌性。 但現在,蘋果也無法獨善其身了。
《財經》記者就此事問詢蘋果方面,相關負責人表示暫無回應。
01
缺的不是核心晶元
全球缺芯風暴對蘋果的影響可以從數據上看出。 第三方研究機構Canalys報告顯示,2021年三季度,蘋果在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超越小米,重回第二,但出貨量僅約3.3億台,同比下滑了6%。
據媒體報導,蘋果原計劃今年生產9000萬台新iPhone,但目前可能將生產目標削減多達1000萬部。
蘋果官網則顯示,iPhone 13的Pro和Pro Max在北京、上海等地的蘋果門店全線缺貨,等待時長在4周-5周,而iPhone 13和mini則基本都有現貨。 第三方研究機構GfK數據顯示,iPhone13的Pro和Pro Max系列在中國區的平均等待時間均為39天,而過去iPhone 12系列的對應機型的等待期最長不過26天。
一位北京蘋果轉銷商告訴《財經》記者,蘇寧、國美、沃爾瑪等大型連鎖門店基本也都沒有現貨,購買Pro和Pro Max要加價200元-400元不等,而iPhone 13和mini已跌破發售價。
外界以為蘋果缺貨的主要原因是新發佈的A15仿生晶元,但多位受訪者對《財經》記者否認了這一看法。 由於A15晶元屬於5nm先進製程,與28nm以上的成熟製程相比並不存在嚴重缺貨問題。 此次A15晶元由台積電直供,產能有所保障,不見得是最嚴重的挑戰。
TrendForce集邦諮詢分析師黃郁琁告訴《財經》記者,目前影響到蘋果手機交付的原材料包含PMIC(電源管理晶元)、無線充電晶元、攝像頭模組等。 一位台積電人士也向《財經》記者印證,包括蘋果在內高端旗艦的手機晶元基本不缺,缺貨的晶元很可能在iPhone 13系列新添加的無線充電等領域。
在多個零部件中,攝像頭模組是此次缺貨的焦點。 此前夏普為iPhone13系列攝像頭模組的主要供應商,今年7月在越南進入疫情高峰期後,夏普位於胡志明市的工廠被迫停工。 黃郁琁強調,該模組是為iPhone 13系列所開發設計的新品,因此沒有庫存支援。
除了疫情因素,前述蘋果供應鏈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iPhone13系列前置攝像頭的”劉海”變小后,也對生產工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而影響到了產能。
此外,管道內囤積貨品、抬高價格也加劇了蘋果的缺貨潮。 前述蘋果轉銷商透露,現在的蘋果與此前華為的情況相似,管道內有貨,但都需要加價購買。 《財經》記者瞭解到,一些大型連鎖手機店的相關負責人反而更加願意加價倒賣——與其把貨物賣給消費者,承包一攬子售後,不如加價賣給其他管道更簡單。
02
比預期更嚴重
第三方研究機構Counterpoint在今年10月中旬發佈的報告中指出,半導體短缺問題對三星、OPPO、小米均已造成影響,而”蘋果似乎是最有韌性的”。 但此次蘋果暴露出的缺貨問題,卻超出了行業的預計水準,這意味著全球供應鏈比外界的預期更加脆弱。
Canalys資深分析師Jason Low告訴《財經》記者,此次蘋果缺貨現象比其他手機廠商都要突出,原因是相對而言iPhone機型不多,但出貨量都比較大,此外iPhone所使用的晶元及零部件都相對特殊。
其他主流手機廠商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Counterpoint指出,此前智慧手機行業之所以還能實現增長,是因為手機廠商提前儲備了一定的元器件。 但時至今日,儘管代工廠已經滿負荷運轉了數個季度,短缺情況仍在持續,手機廠商僅能獲得其訂單數量需求的70%-80%的零部件。 隨著元器件庫存消耗殆盡,問題將更加嚴峻。
種種原因疊加,造成了蘋果史上最大的缺貨潮。 儘管蘋果緊急調整產能配置給其他供應商,但仍因為時間差異、產品熱銷等問題,在供應上顯得緊缺。
庫克在四財季電話會中表示,目前蘋果已在與合作夥伴穩定供應、確定需求量、加快生產和運輸的週期,並加大了在晶元領域的投資。
據《財經》記者瞭解,蘋果的恢復產能計劃已在加速進行中。 在胡志明市工廠停工后,LG InnoTek獲得了大量訂單,約佔iPhone13系列攝像頭模組總產量的七成。 10月底,LG InnoTek還表示,應客戶需求,今年在光學解決方案上的支出將從5478億韓元增至到8355億韓元,以擴大產能。
前述蘋果供應鏈人士稱,此次緊缺有可能加快聞泰科技和立訊精密旗下的高偉電子導入蘋果攝像頭模組的供應鏈。 今年5月,聞泰科技從歐菲光處收購了為蘋果生產攝像頭模組的工廠,成為”果鏈”預備隊員。 11月2日,聞泰科技發佈公告稱,已與境外特定客戶確定了量產計劃,正積極籌備量產工作。
商業戰略專家周掌櫃對《財經》記者說,這次消費電子的供應鏈問題折射出的大課題,是之前的全球化協作分工是”全球”佈局的,未來從安全性角度大概率將開始圍繞”需求中心”佈局,北美、歐洲和中國都會投入區域的半導體閉環產業鏈,產能的分佈可能會出現調整。
GfK的觀點是,2021年四季度蘋果的情況其實在緩和。 達到需求與供應的平衡,當季銷量環比將增長62%,同比增長7%至歷史最高水準。
03
餓死的餓死,撐死的撐死
蘋果供貨緊缺之時,一些手機廠商卻面臨著貨物積壓的壓力。 這是全球晶元危機下智慧手機產業的一體兩面:熱門機型缺貨、斷貨,滯銷機型的負擔也越發沉重。
Counterpoint已將預測的全球全年智慧手機出貨量由14.5億部下修至14.1億部,增長率由9%調整為6%。 中國的市場也在萎縮:信通院數據顯示,今年8月和9月,中國市場手機出貨量分別同比下滑了9.7%和8.1%,僅有2430萬和2144萬部。
“年初我判斷(中國智慧手機市場的出貨量)在3.3億-3.4億台左右,今年做下來應該是在3.1億台左右。” 小米集團中國區總裁盧偉冰在接受《財經》記者在內的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的手機市場已進入存量市場,使用者換機周期越來越長,如果沒有出現新的刺激,總量還將繼續下滑,這個方向將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經濟下行壓力之下,用戶的消費、換機意願大不如前。 前述蘋果轉銷商最大的感觸是,人們買消費類電子產品時更謹慎、更理性了,”以前三四百一個的iPad保護殼,每天都能賣好幾個,現在(顧客)都得想一想。 ”
缺芯潮之下,各家廠商不得不備貨。 但換機週期在拉長,需求也不如前些年強勁,如果備貨量超出需求量過多,這種失衡也將為消費電子的產能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
全球面板研究機構DSCC中國區營運總監Rita Li對《財經》記者表示,從目前來看,囤貨、搶料依然會是各家手機廠商的主旋律,尤其在中高端面板領域。 這種狂熱的備貨潮可能要到年底才能回落。
搶高端已是各家手機廠商的最重要的戰略之一。 “行業里產品的銷量在下滑,但平均單價在上漲,使用者依然有很高的產品升級、消費升級的意願。” 盧偉冰說。 今年以來,OPPO、vivo、小米、榮耀都加入了戰局中,為衝刺高端都備下了量級不小的貨品。
但一些廠商錯誤地預判了高端戰略的進度。 第三方研究機構GfK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全球500美元以上的高端市場中,蘋果佔比過半,三星佔比20%,其他國產手機廠商的市佔率只在5%左右。 中國市場的情況也與全球相似,華為衰落,蘋果獨大,國產Android機市佔率在10%左右。
過量的備貨已造成了較大的庫存及周轉壓力。 手機產品以年為單位更新換代,新機一出,舊機立刻過時。 2022年將至,年初又是國產Android廠商集中發佈新機的時候。 “雙11″在即,小米MIX Fold、MIX 4、一加9 Pro等Android高端手機開始大幅降價。 留給清庫存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行業內同時上演著兩處奇怪的景象:一邊是蘋果供貨告急,銷量受限;另一邊過量囤貨,廠商不得不大甩賣。
榮耀CEO趙明曾在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說,越是晶元危機時期,越要警惕過度備貨的風險,「智慧手機行業20多年,沒有餓死的,只有撐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