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算法炒房三月虧20多億:房地產巨頭大翻車 AI根本把握不住房價
一年前靠著一套演算法營收30億美元,一年後還是同樣的演算法,卻造成資金大缺口,不得不裁員、變現手上資產。 沒想到,炒房平臺用上AI演算法,會這麼刺激。 是的,你沒看錯,這年頭連AI都會炒房了,而且還是風生水起。 在大洋彼岸甚至已經發展成了一個產業,不少公司都讓AI來代替人工估價,以更快速從賣家手裡收購房產。
不過就在最近,其中一家估值超30億美元的龍頭公司受到了當頭棒喝。
要知道,他們的炒房平臺網站每月用戶訪問量超2億,今年第一季度就售出房屋1965套,往年成交量更是保持在4000套以上。
如今,卻不得已要關停這項業務,並裁員25%。
所以,到底是什麼演算法,竟然會把炒房的給「坑」了?
眼看它高樓起,眼看它高樓塌
如上提到的公司,就是美國房地產資訊龍頭Zillow。
他們於2018年4月推出了一項AI炒房業務,名叫Zillow Offers,
△ Zillow旗下所有品牌和業務
具體來看,就是倒買倒賣房屋,收購價格則由AI給出。
公司會根據AI給出的估價從房主手裡買下房,然後對房子進行翻新,再加價出售。
俗稱中間商賺差價。
背後用的是一個叫做Zestimate的演算法。
它基於750萬個統計和機器學習模型,通過分析每個房產上的數百個數據點,來評估其市場價值,平均誤差一開始能控制在14%左右。
最開始時,Zillow為了給自家演算法賺吆喝,也費了不少功夫。
早在2017年,他們曾在Kaggle上發佈了房屋估價比賽Zillow Prize,獎金高達120萬美元。
Zillow首席分析官也一度宣稱:他們的目標是讓房價評估最終完全由機器生成。
嗯,Zillow對AI的投入和信心,可見一斑。
ps.為打響這一業務,Zestimate還曾給白宮估價3.98億美元做噱頭。
在業務正式開展后,他們還對這個演算法不斷優化,讓它漸漸學會了網羅各路資訊。
比如,它會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抓取顧客在與Zillow銷售交流時,所寫或所說的資產資訊;用計算機視覺挖掘房屋圖表相關的數據等等。
如今的平均誤差已經能控制在5%左右。
而使用AI最大的亮點,就是估價會比傳統人力估價的速度快很多。
這可以說是瞅准了房產賣家的需求,能夠幫助他們快速變現。
由此,基於這項AI業務的優勢,Zillow在美國房地產市場的擴張之路就此開啟。
業務開展一年左右,就賣出4313棟房產,營收近14億美元。
2019年,網站平均月活用戶可達1.7億個,擁有1.1億套房屋資訊。
2020年,Zillow更是高歌猛進,1月份股價就衝上高點,並在短暫回落后一路飆升,股價一年內大漲188.4%。
進入2021年後,股價已經衝上202.94美元的巔峰,較2019年幾乎翻了6倍。
第一季度總營收12.18億美元,超市場預期10%。
第二季度營收達13億美元,利潤5.38億美元,同比增長92%。
彼時其CEO裡奇·巴頓(Rich Barton)還表示Zillow Offers業務將持續加速,而且在賣家市場中很受歡迎。
但事情並未如巴頓所預想的那樣發展,從第三季度開始,Zillow的崩潰就初見端倪。
雖然財報中顯示該季度營收為17.41美元,較前兩季度仍在增長,但這並未超過市場給出的預期20.1億美元。
而且上一季度還凈賺5個多億美元的Zillow,這季度竟然虧了3.8億美元,也就是24億人民幣。
隨著慘澹的Q3財報一起到來的,還有公司的一系列調整。
CEO巴頓宣佈,今年內炒房業務Zillow Offers將關停。
公司將裁員25%,大約2000人一夜失業。
與此同時公司還將以以28億美元的價格拋售7000套房屋。
據Insider分析,Zillow手上的房產中,有93%掛牌售價低於購買價。
AI也拿樓市沒辦法
為什麼會起起落落如此之快?
想要回答如上問題,或許還要從美國房地產行業找答案。
事實上,Zillow能夠在短短幾年內賺得盆滿缽滿,不止是因為它的業務模式獨特,更是因為乘上了美國樓市升溫的東風。
據Trading Economics數據顯示,美國房價在2012年以後就呈穩定上升趨勢,但漲幅還算平穩。
而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新一輪的樓市狂熱就此掀起。
造成這波狂熱的原因有很多:
因為居家辦公或者想遷往郊區居住,民眾買房需求大漲;有的人急於將手中的資產變現;
還有美聯儲在疫情爆發后大量購買MBS(抵押支援債券),讓美國抵押貸款利率水準降至歷史低位;
與此同時,受疫情影響許多建築工地停工,房地產供給不足。
這番供不應求之下,房價抬升就變成了一件非常自然的事。
據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FHFA)8月31日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截至6月的12個月里,美國房價指數創紀錄地上漲了18.8%。
基於這樣的大背景下,Zillow Offers業務大增也就不足為奇。
但短短幾個月內,讓Zillow Offers不得不關停的,也是因為樓市。
本來持續升溫的美國樓市,卻從今年第三季度開始,增長速度明顯變緩。
這一點人能感覺得到,可是基於數據推理的演算法卻不行。
它拿著過去幾個月大漲的數據,給出的預估也依舊在按照上漲的趨勢走。
不少人都發現,Zillow給出的預估價格太高了。
有網友就舉例說,他曾經注意到Zillow估價為80萬美元的房子,其真實價格可能只有30-40萬。
彼時Zillow的一些競爭對手有所察覺紛紛收手,但它不知是不是因為對自己的演算法過於自信,仍按給出的估價大量收房。
結果,房子就這樣砸在自己手裡了。
據統計,在第三季度結束時,Zillow手中房屋庫存量達9790套,遠高於第二季度的3142套庫存。
CEO巴頓也將這次Zillow的「滑鐵盧」歸咎為演演算法的失誤。
房價的不可預測性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他表示,這一切的源頭,還是Zestimate演算法無法準確預估未來3-6個月的房價。
演算法炒房已成新產業
看來,房價這趟深水,AI是真的把握不住。
不過,在美國,像Zillow Offer這樣基於AI估價的房產中介服務已形成一種固定模式,叫做Instant Buyer,簡稱”iBuyer”,可以理解成”閃買”。
流程就是平台買入-持有-改造-再出售。
借助AI估值模型,平臺一周就能完成出價並支付給業主,以此不斷購入被低估的房產。
掛牌時,也由AI對房屋價值進行自動評估。
雖然平臺這樣直接購買房子並自己翻修,風險很大,但同時利潤也很高。
整個「去仲介化」的流程相比傳統房產買賣模式,還可以大大節省交易週期(最快只需兩周)。
而iBuyer模式最早從2014年成立的Opendoor開始(2020年12月上市,估值48億美元)。
隨後,Offerpad(2015年)、Redfin(2017年)、Zillow Offer(2018年)等iBuyers也紛紛進場,藉著這片快速增長的科技”藍海”分一杯羹。
△美國前三大iBuyers公司業務範圍,藍色Opendoor,黃色Offerpad,綠色Zillow Offer
在此次房價波動中,這些公司日子也不好過,只不過沒有Zillow Offer這麼離譜罷了。
比如Opendoor今年第二季度就虧損了1億多美元。
所以iBuyer這種房產買賣經濟模式,風險真的很大啊。
而最重要的是,人都把握不了的房價走勢,AI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