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理工寄望太空太陽能發電 明年開啟早期技術演示
太陽能被人類寄予了對於清潔能源的厚望,但受日夜交替和天氣因素的影響,光伏面板無法始終做到恆定的全功率輸出。 為了盡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一資源,許多人將希望寄託到了太空 24 / 7 光伏發電 + 無線傳輸到地面站的方案。 加州理工學院的 Michael Kelzenberg 表示:「太空太陽能的最大優勢,就是能夠日夜持續工作」。
國際空間站資料圖(來自:NASA官網)
在惡劣的氣候背景下,太空太陽能已變得較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隨著世界各地領導人因 COP26 氣候峰會而齊聚蘇格蘭格拉斯哥,這一選項有望極大減少我們的碳足跡。
即便無法單獨通過太空太陽能來化解氣候危機,但綠色創新對於達成 2015 年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 —— 於本世紀末將全球變暖控制在 2 °c(3.6 °f)之內 —— 還是至關重要的。
早在 1900 年代初期,俄羅斯科學家兼數學家Konstantin Tsiolkovsky(又被稱作航太 / 載人航太之父)就已經提出了一系列在地球之外應用人類技術的未來設想。
自從貝爾實驗室於上世紀 50 年代發明瞭第一個混凝土”太陽能電池板”以來,國際科學家們就一直在努力讓這個夢想成為現實,其中就包括美日等國家的研究人員、美國軍方、以及加州理工學院帶領的研發團隊。
加州理工輕量級光伏面板原型結構展示(圖自:Caltech)
項目高級研究科學家 Michael Kelzenberg 表示,學界於 1960 年代末 – 1970 年代開展了廣泛的太空太陽能研究,那是段類似於阿波羅計劃的鼎盛時期。
遺憾的是,受材料體積重量的影響,早期技術不夠先進、更別提經濟高效地實現預期目標,尤其是怎麼將光伏裝置艱難地送到太空。
不過專案首席研究員 Harry Atwater 道出了一個好消息,因為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正致力於將光伏元件的質量減少到 1/10 乃至 1/100 。
如上圖所示,新型光伏面板的結構相當輕巧、緊湊、並且能夠輕鬆摺疊。 每個模組化的元件都具有完整的功能,並且能夠在太空中聯合起來工作。
(圖自:Caltech / The Space Solar Power Project)
據悉,研究團隊一直設想著通過一系列複合材料,來打造一種理想中的超輕結構。 儘管與地面上使用的光伏面板相比,其轉化效率可能低一些。
但 Kelzenberg 指出,太空中的「轉化率」並不是重點,因為這些太陽能帆板可以 24 / 7 地持續工作,而且不受風雨雲等氣候因素的影響。
當陽光照射在這些太空光伏元件上時,它們會吸收彙聚直流電能,然後我們可以將它轉化為射頻能量(微波輻射),無線傳輸到地面端的接收站。
如此一來,除非經歷極端惡劣的天氣,太空太陽能的輸送才會被中斷。 常規的雨霧、夜間、較溫和的風暴,並不會對其產生多少不利影響。
無線能量傳輸有助實現 24 / 7 清潔能源供電(圖自:Caltech / The Space Solar Power Project)
至於許多人擔心的輻射是否會對地面生物(比如植被)造成影響,其解釋稱接收端的功率密度與晴天陽光相當,且太空太陽能系統在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到了安全性。
此外作為額外的安全預防措施,有關部門能夠劃定一個閒人免入的區域。 以便地面站能夠安心地將微波能量轉換為交直流電,然後併入公共電網。
如果一切順利,研究團隊有望於 2022 年底通過商業航太器開展太空太陽能元件的早期技術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