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不是活的? 我們一直在努力殺死這些沒有生命的東西
據國外媒體報道,自2020年以來,很多科學家一直使用”殺手”等詞彙來描述導致新冠疫情的病毒(SARS-CoV-2)。 不論是媒體文章還是研究論文,總是將病毒擬人化,認為它是一個想要奪取生命的”壞人”。 與此同時,人們也希望通過洗手、消毒,甚至用紫外線照射的方式來消滅病毒。 然而,根據大多數科學家的說法,我們其實一直在努力殺死這些沒有生命的東西。
數百年來,科學界一直在爭論如何對病毒進行分類。 在18世紀,病毒被認為是毒藥。 在19世紀,它們被稱為生物粒子,到了20世紀初又被降級為惰性化學物質。 然而,自始至終有一點很明確,那就是很少有人認為病毒是”活的”。 在迄今存在的超過120種對生命的定義中,絕大部分都需要新陳代謝,而病毒不能代謝。 除不能代謝外,病毒還不符合其他一些常見標準,譬如細胞和獨立繁殖能力,這些病毒都不具備。 病毒是DNA或RNA的惰性包體,沒有宿主細胞就不能複製。 例如,冠狀病毒是一種納米級球體,由包裹在脂肪外殼中的基因組成,表面覆蓋著刺突蛋白。
另一方面,病毒又具備許多生物的特徵。 它們由相同的構成要素組成,並能夠複製和進化。 一旦進入細胞,病毒就會根據自己的需要來改造環境——構建細胞器,並決定細胞製造哪些基因和蛋白質。 最近發現的巨型病毒已被證實含有用於代謝的蛋白質基因,這增加了某些病毒潛在代謝的可能性。
一些巨型病毒的遺傳複雜性,促使一些研究人員質疑病毒是否應該被歸類為無生命的。
在種種因素綜合下,關於病毒是否活著的爭論至今仍在繼續。 在全球範圍內,病毒不僅會感染細胞,還會留下遺傳物質。 事實上,一些科學家認為病毒是世界上基因創新的主要來源,它們並不是生命之樹中缺失的一個分支,反而早已被融入生命之樹的每一片枝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