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破2.5萬億美元、超越蘋果登頂全球第一,微軟憑什麼?
微軟再次創造奇跡。 11月3日,最新一個交易日,微軟股價上漲1.14%,報收333.13美元/股,市值則首次突破2.5萬億美元,摺合人民幣達16萬億元,位居世界第一,高於蘋果目前的2.46萬億美元。 這也是微軟時隔一年多后,再次登頂世界最高市值公司的寶座。 稍早前的美東時間10月29日,微軟收盤市值就已超越蘋果。如果拉長時間來看,今年以來,微軟股價累計上漲約50%,而蘋果則僅有13%,亞馬遜則基本沒有上漲。 這家昔日印象中的PC巨頭為什麼會這麼猛?
巨人倒下蘋果崛起,屢次爭第一
微軟和蘋果代表了兩個不同的發展時代。 憑藉著Windows操作系統和Office辦公套件,微軟在互聯網時代構建起堅固的護城河,和英特爾組成的為”Wintel”聯盟更是幫助微軟主導了整個PC時代,成為互聯網時代的巨頭。
借此,微軟曾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長期霸佔世界最高市值公司的寶座,在2000年前後的互聯網泡沫時期,市值更是突破6000億美元,是比微軟成立晚一年的蘋果市值的40倍左右。
也正是在這一年,當時功成名就、穩居全球首富的比爾·蓋茨急流勇退,卸任CEO,由他的大學好友鮑爾默接棒這個龐大的科技帝國。
但伴隨交接而來的還有迎面而來的重要轉折。 賈伯斯登場了,他和他的蘋果公司推動智能手機成為新的計算平臺,移動智慧時代到來。 2010年,在iPhone系列硬體推出後,蘋果市值首次超越微軟,當時這兩家公司的市值都在2260億美元左右。 也正是在這一年,蘋果營收達到652億美元,首次超過微軟的625億美元,此後兩者的營收差距也越來越大。
微軟和蘋果營收情況(億美元)
微軟的鮑爾默錯誤判斷蘋果不會成功,還沉浸在自身的PC夢中無法自拔,即便是在後知後覺中直接收購曾經的手機巨頭諾基亞也於事無補,市場上甚至一度出現了”微軟已死”這樣的論調。 加上美國政府反壟斷的持續影響,微軟股價前後陷入長達十多年的低迷期。
反觀蘋果,其市值在超越微軟後繼續高歌猛進,並一直持續到2018年,並在該年8月,蘋果市值率先突破1萬億美元,成為首家達成這個歷史性里程碑的美國上市公司。
但在此後的三個月里,受iPhone銷量增長乏力、App Store應用服務被指違反反壟斷法且被起訴等影響,蘋果股價累計下跌了超過20%,微軟市值藉此在2018年11月底短暫地超越了蘋果,系八年來首次,由此引發了”全球第一”市值競爭的激烈爭奪。
不過,這場爭奪中,蘋果贏的次數顯然更多一些,且持續時間更長。 去年上半年,微軟市值也曾短暫地超過蘋果市值。 當時由於疫情對供應鏈造成了嚴重的破壞,蘋果的產能和營收再次受到市場質疑。 但蘋果並未被打敗,去年8月,蘋果先是超過石油巨頭沙特阿美,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后又成為第一家市值達到2萬億美元的公司,而微軟在今年6月份市值才突破2萬億美元。
從去年年中以來,蘋果市值都維持第一,直到上週五再次被微軟反超。 受持續存在的全球供應鏈問題,蘋果最新財報業績不及市場預期。 蘋果CEO庫克將原因歸結於iPhone、iPad和Mac的供應限制超出預期,晶元短缺是造成供應鏈短缺的主因,因此造成的損失達到60億美元,並稱在即將到來的銷售旺季將面臨更高的損失。
“中年危機”下轉型,憑雲再登頂
從歷史來看,微軟超越蘋果每次所能維持的時間均不太長,出現問題的蘋果則給微軟創造了超越的機會。 但更為關鍵的因素在於微軟自身更為抗跌的多元化業務,尤其是轉型發力雲業務以來,表現屢屢超越市場預期。
此次微軟市值超越蘋果最直接的催化劑便是最新一期財報,營收和利潤雙雙超過分析師預期。 截止今年9月的2022財年第一財季,微軟總營收達到453億美元,同比增長22%,這是自2018年以來的最快增長;凈利潤為205億美元,同比增長48%,系微軟單季度利潤首次超過200億美元。
在微軟此次財報公佈的14個產品類別中,除了消費硬體部門Surface收入下降了17%,其餘均實現了增長。 這其中雲業務成為最大的推力,智慧雲營業單位在本財季實現營收近170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30%,成為微軟業績的最大支柱;實現運營利潤75.62億美元,同比增長近40%。
在財報發佈后,多家投行上調了對微軟的評級,並提高了目標價,最高達到380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微軟本季度財報表現已連續第十一個季度超過預期,這也是今年以來微軟股價累計上漲50%的關鍵,而微軟雲業務的爆發則是核心因素。
這背後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微軟在數年前進行的戰略轉型。 2014年,納德拉接棒鮑爾默,成為微軟第三代掌門人。 納德拉在1992年就加入微軟,可以說是微軟的老人。 面對微軟的”中年危機”,納德拉進行了一次自上而下、從里到外的大刀闊斧的革新,開始逐步揚棄對Windows操作系統的依賴,確立”移動為先,雲為先”的核心戰略。
為配合整體的戰略轉型,微軟先是砍掉了諾基亞手機部門,並通過大規模裁員縮減成本。 2015年,微軟將原先的五個部門合併整合為三個部門,2018年又宣佈裁撤Windows事業部,成立體驗和設備部門以及雲與人工智慧平臺,抓住了AI和雲計算的風口。 自2015年開始,微軟營收開始加速增長,並在2018年首次突破千億美元。
比爾·蓋茨曾評價稱:納德拉大膽創新,把微軟帶入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技術領域,這是一個關鍵的選擇。 這也是微軟能在過去的幾年中,市值能超越蘋果的關鍵。 而實際上,微軟也已經不再是那個完全依靠壟斷操作系統和辦公軟體賺錢的巨頭,相較蘋果業務更加多元化,也因此顯示出更強的抗跌性。 在目前供應鏈限制中,微軟並未像蘋果那樣受到太大影響。
成為風口的雲計算為微軟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業績。 數據顯示,2016-2021財年,微軟的智慧雲業務從250億美元增長到600多億美元,其中雲計算核心產品Azure更是展現了極強的業績爆發力。 2022財年的第一財季,Azure和其他雲計算服務增長了50%,遠超華爾街分析師的預期。
微軟業務結構營收(億美元)和智慧雲業務佔比情況
目前,微軟主要有三大核心營業單位,即智慧雲營業單位(Azure公共雲、企業服務、GitHub)、個人計算營業單位(Windows系統、搜索和遊戲)、生產力和流程營業單位(Office產品、LinkedIn、Dynamics產品),其中智慧雲業務在2020財年首次成為微軟第一大業績支柱,最新財季佔比已達到37%, 相較2016財年提升了10個百分點;而此前更為倚重的個人計算營業單位佔比則從44%下降到29%,減少了15個百分點。
在雲業務競爭對手方面,微軟與行業老大亞馬遜的差距也正在大幅縮小。 以過去12個月的收入計算,微軟Azure雲計算服務規模已達到亞馬遜AWS業務的61%,五年前這一比例僅有30%,而微軟智慧雲業務整體規模已超過亞馬遜AWS收入規模(454億美元)。 最新財季,亞馬遜AWS收入161億美元,同比增長39%,增速低於微軟Azure業務。
有分析認為,從長遠來看,微軟仍然極具增長潛力,尤其是雲計算業務。 據IDC數據,雲計算是目前科技領域中增長最快的賽道之一,預計市場規模將從2021年的7066億美元擴大到2025年的1.3萬億美元。 Piper Sandler分析師預計,微軟雲計算在未來三個季度的年化營收將超過1000億美元。
經過提前卡位佈局,微軟已是這個萬億美元市場的核心玩家之一。 Gartner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雲計算市場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其中IaaS市場,亞馬遜、微軟、阿裡排名前三,且市場還在進一步向頭部集中,而在SAAS和PAAS市場,微軟也位居全球前三。
2010年,蘋果市值首次超過微軟,有外媒曾發表評論稱:”這是新時代的開始,也是舊時代的結束。 ”
現在,則有市場觀點認為,目前又是一個新的轉捩點,屬於微軟的時代重新到來了。 這次微軟市值超越蘋果,登頂全球第一,或許就是個有力的證明,希望這回不再是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