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者和計算機科學家在AI的説明下完成貝多芬的”第十交響曲”
據外媒報導,音樂學者和計算機科學家已經在機器學習的説明下完成了貝多芬的”第十交響曲”。 該交響曲的世界首演將於2021年10月9日舉行。 1817年,倫敦的皇家愛樂協會委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創作他的第九和第十交響曲。 他完成了第九交響曲,其中第四樂章以大家都熟悉的《歡樂頌》結束。 由於健康情況的惡化和隨後在1927年的死亡,貝多芬從未完成他的第十交響曲。 那部作品成為他逝世後留下的遺稿。
Karajan Institute與Ahmed Elgammal領導的人工智慧創企Playform的一組科學家合作。 該團隊花了兩年時間,利用貝多芬的全部作品、他留下的第十交響曲草圖以及關於他的音樂創作方法的已知信息,訓練一個人工智慧模型。
Elgammal聘請了曾為英特爾公司的”Intel Bong”的奧地利音樂家Walter Werzowa,將貝多芬留下的東西與人工智慧構建的音樂合併。 計算音樂專家Mark Gotham領導了抄寫幾百年前的草圖和處理貝多芬的全部作品以訓練機器學習演算法的工作。 哈佛大學的音樂學家Robert Levin以前曾完成過莫札特和巴赫的幾部音樂作品,他也在這個專案上提供了説明。
“在一個有鋼琴、黑板和一疊橫跨他大部分已知作品的貝多芬素描本的大房間里,我們討論了如何將片段變成一首完整的音樂作品,以及人工智慧如何説明解決這個難題,同時仍然忠實於貝多芬的創作過程和願景,”Elgammal說。
該專案的人類方面需要對第十交響曲的草圖進行深入研究,以確定貝多芬對該作品的意圖。 他們以作曲家已完成的作品為範本,找出貝多芬的哪些不完整的樂句屬於交響樂的四個樂章中的哪個。
人工智慧的任務是想出如何填補這些空白。 它需要把只有幾個音符的非常短的樂句,擴展成更長、更複雜的結構。 它通過學習貝多芬如何在一個簡單的四音符上構建他的第五交響曲來做到這一點。 它還需要瞭解每個擴展樂句的音樂形式–迴旋曲、三重奏或賦格曲,以確保其進入正確的樂章。
隨著項目的進行,計算機科學家們發現,人工智慧必須負責更多的工作。
“待辦事項清單越來越多。 我們必須教人工智慧如何處理一條旋律線並使其和諧,”Elgammal說。 “人工智慧需要學習如何將兩段音樂連接起來。 我們意識到人工智慧必須能夠創作一個尾聲,這是一個將樂曲的一個部分帶到終點的片段。 ”
人工智慧還必須確定哪些樂器將演奏哪些部分,而且它必須以偉大的作曲家可能採用的方式來完成這一切。
該團隊在記者面前進行了第一次測試,更重要的是,音樂學者和在研究貝多芬的專家面前進行了測試。 它要求他們看看他們是否能弄清楚作曲家的工作在哪裡結束,,而人工智慧則繼續。 音樂專家們被難住了,無法分辨哪些部分是由人工智慧創作的。
Elgammal在專家面前進行了第二次測試,其中一些人熟悉貝多芬的第十交響曲草圖。 只有那些對不完整作品有”深入瞭解”的人能夠分辨出人工智慧構建的部分。 這次測試足以得出結論,演算法在完成貝多芬第十交響曲方面做得足夠好。
貝多芬”第十交響曲”將於10月10日在德國波恩的首次演出後向公眾發佈。 你可以從《Smithsonian》雜誌提供的這個簡短選段中瞭解到人工智慧是如何構建這首作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