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為何要求台積電等上交核心商業數據?
持續的全球「缺芯潮」帶來最大的變化之一,就是使得各國開始重新審視本土晶元產業鏈。 美國時間9月24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域和技術評估辦公室下發了一則《半導體供應鏈風險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Notice of Request for Public Comments on Risks in the Semiconductor Supply Chain)(以下簡稱”通知”)。
該通知提出,為促進供應鏈各環節資訊流通,其向半導體供應鏈中對此有興趣的企業徵集相關數據和資訊,該資訊收集截至11月8日。
這份《通知》中的措辭是,向”對此有興趣的企業””徵集”相關信息,但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表示,”如果企業不願意提交,我們的(政策)工具箱裡還有其他方法能讓他們把數據交給我們。 “也就是說,美國政府仍有可能採取強制手段讓企業交出相關數據。
在美國的晶元這些產業鏈企業包括但不僅限於台積電、三星、SK海力士、英特爾、美光、福特、通用等晶片設計企業、晶元製造商、材料供應商、設備供應商和終端應用企業等。
這份《通知》要求上述企業提交的資訊包括:過去三年企業的訂單出貨情況、庫存情況、供貨能力、客戶資訊、生產計劃、材料及設備的採購情況等。
9月23日,雷蒙多在半導體高峰會上提及,美政府需要更多有關晶元供應鏈的資訊,以提高危機的透明度,確定造成晶元短缺的原因。 該峰會的參會企業包括台積電(NYSE:TSM)、三星(PINK:SSNLF)、英特爾(NASDAQ:INTC)等。
提供供應鏈資訊,這對企業來說,是一種危險的做法,這意味著企業甚至其客戶的詳細數據都披露出來。 “現在美國的焦慮是海外產業鏈已經極大影響自身的製造業。” 一位瞭解這場峰會的跨國企業高管表示,”此種做法顯然是一種以美國為中心的思維,並沒有考慮到企業的利益。 ”
意味著什麼
《財經》記者梳理了這份《通知》之後發現,美國商務部羅列的問題事無巨細。
美國政府官網公佈的調查問卷中,晶元供應廠商需要回答的問題清單
其中針對晶元供應商以及中間採購商、下游廠商分別羅列了需要回答的問題,一共有25條。 主要包括製程節點、客戶情況、庫存的詳細資訊、訂單和實際出貨量、產能和良率等。
公開庫存和良率這些數據,對企業來說是核心企業資訊。 “通過這些數據,可以估算整個代工流程的成本,繼而推算出企業是否在刻意抬價,是否存在壟斷的問題。” 上述跨國企業高管向《財經》記者分析。
作為全球第一、第二大晶圓廠台積電和三星的數據是了解整個供應鏈情況的核心企業。 公佈製程節點、良率、庫存、產能等資訊,很可能使得台積電和三星在商業競爭中陷入不利地位。 相當於是將企業的所有底牌擺在桌面上。
而訂單資訊、客戶資訊則牽扯到更多問題。 每家公司的庫存、訂單和銷售資訊都是機密,是不可以對外透露的。” 一位曾在三星、台積電工作過的資深研發人員告訴《財經》記者,通過訂單以及庫存,可以知道代工廠產能分佈到客戶的情況。
這些信息公開後,既讓工廠自身的底盤在美國政府面前一覽無餘,也會影響到晶圓代工廠自己的客戶。
對於中國企業來說,尋求代工需要更加謹慎。 如果一些中國大陸的企業通過其他途徑,委託台積電或三星代工產品,很容易被美國政府以”安全理由”抓住小辮子,這是很大的風險。 而如今,很多高端晶元仍然要在台積電和三星代工。 上交數據后,既影響代工廠自身,也影響其客戶。
企業避免不了提交商業數據
沒有企業願意公開自己的這些商業數據,在美國政府下發的通知中,並沒有提及強制,只是呼籲感興趣的企業提交數據,且承諾保密,但多位晶元業內人士以及法律人士表示,更大的可能性是,企業最終還是需要提供這些數據。
一位負責海外合規的資深律師說,通過政策,強制企業交出數據,還是極為有可能的,”對此,我從不懷疑。 “他表示,雷蒙多所說的”工具箱”,就包括但不限於《國防生產法》(Defense Production Act)以及供應鏈評估的總統行政令。
一位不願具名的華人律師告訴《財經》記者,《國防生產法》是1950年制定的美國聯邦法律,授權總統對私營企業採取若干種措施。
《國防生產法》曾被援引50多次,最近一次的標誌性事件是在去年,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美國政府啟用《國防生產法》,要求生產商增加美國國內生產口罩和醫療防護用品的產量。
在美國,《國防生產法》啟用起來並不容易,當時,美國國防部前副助理部長麥克金(John McGinn)在接受採訪時就表示,這一決定並非短時間做出,而是經過多個政府部門的協商之後才決定的。 《國防生產法》允許國防部將政府的訂單”優先化”,私營企業進行生產的時需要首先生產國防部規定的,對美國國家安全優先的產品。
按照《國防生產法》目前的實踐,可以有以下方式對企業進行規定。 一是”預留”(Set-aside),要求公司保留資源,以優先處理較高優先順序的訂單;二是”指令”(Directive),要求公司採取或不採取某些行動來維持某項產品的生產;三是”分配”(Allotment),要求公司具體說明授權用於特定用途的材料、服務或設施的最大數量。 另外,《國防生產法》還可以突破《反壟斷法》。
在供應鏈評估的總統行政令中也提及,建立四年一度的供應鏈審查,包括建立持續數據收集和供應鏈監測的流程和時程表。
美國政府對於半導體企業的審查越來越細緻。
一位半導體企業員工告訴《財經》記者,以前他們提交給美國政府的資料只有十幾頁,現在要提交上百頁,其中涉及供應鏈的相關信息,審核極為嚴格,且企業很難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申訴。
企業或許很難避免不提交這些商業數據。 由於一項政策往往是美國總統、商務部、國會和企業之間各方利益博弈的結果,重估供應鏈和產業鏈回遷相關政策還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處於密集的變化之中。
有行業人士預測,最後的結果可能就是雙方達成一些妥協和承諾,例如和政府簽一些免責條款。
重新審視本土晶元供應鏈
美國的這一行為,是在缺芯潮的背景下,美國對重新審視其本土晶元供應鏈的焦慮和急迫。
6月8日,拜登政府宣佈成立新的供應鏈中斷工作組,應對供應鏈挑戰。 此外將啟動一個新的數據中心,監控近期供應鏈漏洞,提高聯邦政府跟蹤供需中斷的能力,並改善機構與私營部門之間的信息共用。
這兩年,全球晶元的短缺迫使美國諸多車企及其他製造業削減產能。 因缺芯,美國大型汽車廠商通用、福特等紛紛減產。 據外媒報導,今年8月,美國轉銷商的新車銷量略低於100萬輛,較2019年8月的358萬輛減少72%。
大眾汽車美洲業務負責人認為,美國汽車產量要到2022年下半年才能恢復正常水準。 根據第三方數據分析機構HIS Markit 預測,晶元短缺對汽車生產的影響將延續到2022年一季度,可能在2022年二季度恢復供應穩定,並於2022年下半年開始復甦。
根據美國半導體工業協會(SIA)數據,美國半導體公司佔據了全球晶元銷量的47%,但只有12%的全球晶元製造是在美國完成的。
上述跨國公司高管向《財經》記者分析,美國此次要求企業上交數據的行為,並非針對台積電或三星。 只是美國政府發現,其短時間內無法解決供應鏈面臨問題,他們需要把這件事掰開揉碎,瞭解供應鏈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從美國商務部羅列的問題清單中總結發現,林林總總的問題,核心指向瞭解目前供應鏈真實需求、產能分佈情況以及是否存在囤貨行為。 只是這個動機並未考慮企業的真實利益。
如果單從美國政府的角度,一位中國大陸晶元代工廠員工告訴《財經》記者,出貨量是體現一個企業最直接生產經營需求的指標。 根據庫存、訂單、供貨、客戶情況等資訊,可以判斷整個行業的景氣度和市場需求。 收集代工廠的數據,尤其是一些上市公司在代工廠代工的數據,對於美國本土企業評估擴產、投資都是很重要的參考。
這兩年,美國一直在推動本土晶元供應鏈的重塑。 2020年,全球第一大晶圓代工廠台積電赴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採用5奈米先進製程技術,投入約120億美元。 三星也在今年5月宣佈赴美設廠的計劃。 一直走IDM模式(IDM是指集晶元設計、晶元製造、晶元封裝、測試到銷售的一條龍式產業鏈模式)的英特爾也宣佈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立晶圓代工廠。
上述資深晶元研發人士告訴《財經》記者,美國最終能夠建立高端本土晶元供應鏈,只是過程可能不會很順利。 業內人士表示,台積電此次赴美設廠,更多不是出自商業的考量,而是有政治因素。
此前,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就提到,中國臺灣在晶圓製造上的優勢,一是有大量優秀敬業的工程師、技工和作業員,且願意投身製造。 而美國製造業已經不再吃香,很難有願意投身製造業的優秀工程師。 其次是中國臺灣的交通以及在新竹、台中和台南形成的產業聚落。 這是美國目前無法做到的。 而對於一直走IDM模式的英特爾,該資深晶元研發人士表示,英特爾的技術也很強,只是其成本過高,工廠效率和成本管控沒有台積電強。 英特爾走通代工的模式同樣需要時間。
文/陳伊凡 顧翎羽
編輯/謝麗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