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公司集體漲派費背後:「內卷」的末端網點如何突圍
從9月開始,中通、申通、圓通、韻達、百世和極兔六大快遞公司,陸續宣佈將派費每票上調0.1元。 漲派費的初衷,是希望給負責「最後一公里」遞送的快遞員加薪。 上一次上調派費還是在2017年,四年來,末端網點的派費沒有上漲過一分錢,但消費者支付的快遞單價卻在逐年下滑。
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的快遞平均單價為24.57元/件,到2020年降至10.55元/件。 “以價換量”價格戰的持續,讓處於快遞”最後一公里”的末端網點承受著巨大的生存壓力,快遞員也因為收入與業務量的不成正比而大量流失。
因此,在「雙11」這個每年快遞量都有一個爆發小高潮到來之前,幾家加盟制快遞巨頭,希望通過上調派費的方式來提高加盟網點和快遞員的積極性,以更好的應對下半年的快遞旺季高峰。
然而據筆者瞭解,9月開始的這一輪派費上漲,並沒有完全惠及所有快遞員,一些加盟網點將上調的派費用於補貼日常的運營虧損,快遞員的工作強度、收入待遇依然沒有多少大的改變。
一邊是網點和快遞員苦不堪言,另一邊則是行業繼續爆髮式增長,每年增加100億個包裹,中國的快遞增速和規模已經位居世界第一,但如何保量又保質的發展,需要末端網點在自身運營上開源節流,尋求突圍。
在開源方面,目前快遞網點的收入來源,主要是電商件,這與近年來淘寶等電商平臺持續的爆發增長不無關係。
然而,電商遞送的規模不斷攀升,遞送價格卻逐年下降。 由於平臺上的商家大多依據「價低者得」來選擇快遞公司,誰給的價格低就用誰,義烏一度出現八毛髮全國的”內捲”價格,加重的派送任務,流失的快遞小哥,大量的積壓快件,形成了一個個惡性循環。
因此,對快遞網點來說,需要拓展更多電商以外利潤更高的單量來源,比如利潤更高的個人件業務,才能改善網點的營收結構,擺脫單一依靠拼價格來爭奪電商遞送市場的困境。
事實上,目前個人寄件市場也在不斷增長,比如2015年為解決網購退貨難問題才上線的菜鳥裹裹,就已經擁有超過3億的使用者流量。
菜鳥裹裹APP的寄件單量來源主要有兩個,一是整個淘系電商平臺的退換貨、閑魚寄件等,二是非電商的個人寄件使用者,這兩個來源已成為不少快遞網點主打的增量市場。
雙壹諮詢的統計數據就顯示,當前通達系快遞公司位於城中區的網點散件攬收日均600票,其中菜鳥裹裹提供單量達到400票,成為網點增收的重要來源,快遞散單也減輕了市中心網點和社區網點的成本壓力。
此外,裹裹寄件的平均客單價也遠高於「通達系」的傳統電商件。 一位通達系快遞網點老闆就透露,一個裹裹件的利潤相當於10票電商件利潤,差不多是20件拼多多包裹的利潤。
另據筆者瞭解,很多網點不但賺到了錢,甚至還催生了一批專門服務菜鳥裹裹業務的新創網點,方便城市居民個人寄件。 目前菜鳥裹裹已經連接了超過200萬名快遞員,越來越多的快遞員自己也成為承包商、網站老闆,平臺上的快遞員月入過萬成常態。
在節流方面,要進一步提升遞送效率,降低成本,現階段最合適的方法是發展末端服務設施,減輕快遞員送貨上門卻吃閉門羹,浪費時間和精力的負擔。
事實上國家郵政局在2021年郵政快遞業重點推進的民生實事中也提到,要支援末端服務設施多元發展,加快推進智慧快件箱、快遞公共服務站等末端設施建設。
目前快遞網點在末端服務設施方面主要與快遞代收點、驛站、快遞櫃等合作。 比如菜鳥驛站,圓通的媽媽驛站,中通的兔喜等,快遞櫃主要是順豐的豐巢,還有一些社區附近的小賣部、超市等也成了合作的社會代收點。
然而,在末端服務設施開始大面積鋪開的同時,也面臨了不少諸如未經使用者同意放快遞櫃、超時收費等問題的投訴,如何平衡遞送效率與服務質量的關係,也是節流時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在此之前,就有不少業內人士建議,中國的快遞業需要從同質化、低價化的服務,轉向個人化、差異化的服務,快遞公司可以針對不同的服務設定不同的定價,消費者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選擇自取或是上門的服務,這樣既能提高 “最後一公里”的遞送效率,又能減少消費者被決定”是否要上門”的投訴。
在這一方面,菜鳥驛站已經走在了前面。 今年4月,菜鳥驛站聯合天貓淘寶在北上杭三城開通按需派送服務,使用者收到包裹到達驛站的提醒后,可以在物流詳情、支付寶/淘寶小程式、菜鳥app、線下掃碼等多個渠道點選”送貨上門”。 如今,這項服務已覆蓋大部分省會城市,消費者可以自主選擇送貨上門或免費保管。
在2014年上線時,菜鳥驛站就致力於解決快遞末端「最後100米」的難題,主打免費保管、丟件包賠。 六年來,菜鳥驛站已形成了一張覆蓋城市社區與高校的末端網路,在全國已有超過6萬個社區驛站,預計今年可達10萬個,校園驛站也已覆蓋全國近2000所高校。
此外,驛站的業務還逐漸從包裹代管,衍生出24小時智慧洗衣、社區團購、充電器租賃等一系列服務,這也成為加盟驛站的網點的創收管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