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利”消失,中小家電企業生存壓力有多大?
9月中旬的中山市東鳳鎮東海六路,雖然受到持續疫情影響,老謝的工廠仍在低調運轉,一條並不長的流水線上,十幾名工人正在勞作,通過拼接起材料配件,一個精緻的養生壺即組裝完成。 老謝是珠三角的一名企業主,在東鳳鎮開工廠已15年,長期做外貿產業,過去從事台式飲水機生產,最近幾年開始轉做養生壺,專供出口東北亞國家。 但他今年感覺壓力巨大。
“現在是我開工廠以來,最艱難的一年,勉強能活下來就已不錯了。” 老謝介紹,前幾年行情好的時候,工廠的銷售額能達到四五千萬元,可是從去年開始,經營業績持續下滑,今年初至今銷售額僅有1000萬元。 與經營下滑相伴的,是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可謂是雪上加霜。
近日,第一財經記者在中山市東鳳、黃圃、南頭等鎮區以及佛山市順德區等地調查發現,眾多中小家電企業正在遭遇與老謝類似的經歷,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許多企業的訂單和利潤都受到衝擊,有些已被加速淘汰出局。
“不曾有過的情況”
經過20多年的發展,老謝工廠所在地的東鳳鎮,以及周邊的黃圃鎮、南頭鎮和佛山等地已形成了上萬家家電相關企業。
據東鳳鎮政府官網資料,東鳳鎮地處中山市”北大門”,毗鄰佛山順德,全鎮總面積56.24平方公里,家電及配套企業約6900家。 黃圃鎮的一份材料介紹顯示,2020年,全鎮工業企業4059家,其中家電及其配套企業2813家,占企業總數的70%。 南頭鎮政府官網介紹,該鎮的家電及相關配套企業3000多家。
之所以能有如此多的企業崛起,是在於這裡形成了完善的家電配套產業,從零部件、整機的研發、銷售全產業鏈,包括擁有珠三角較好的物流樞紐,”我們有港口、鐵路和高速公路,屬於華南家電產業重要組成部分。 “黃圃鎮政府相關人士表示。
但今年以來,這些企業遭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問題的困擾,導致利潤受到嚴重侵蝕。
“芯片原來只要8毛錢,現在漲到4塊錢;不鏽鋼材年初僅有1.1萬元/噸,現在漲到了1.3萬元/噸;304不鏽鋼今年3月僅有1.6萬元/噸,現在漲到了 2.1萬元/噸。” 對於自家養生壺產品原材料的漲價,老謝如數家珍。
由於不斷漲價的原材料以及人工等成本,老謝工廠生產出來的養生壺產品單個成本價達到70元人民幣,”這是過去不曾有過的情況,早在今年1月,我們就已與韓國客戶定好了全年的產品供貨價,想漲價都難,只有自己承擔損失,獲利率由10%降至5%左右。 ”
位於順德的廣東太古電器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太古電器”),生產的”網紅”電磁爐產品一度被明星推薦。 最近工廠也感受到了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壓力。
太古電器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今年以來,晶元和液晶漲了300%,電子器件、塑膠等,都至少漲了50%,導致整體成本上漲了30%,對公司影響不小。
事實上,”毛利率低,賺錢靠走量”,成為老謝工廠為代表的珠三角多數中小微企業的共同特徵。 “正常來說,原來我們的這些製造端企業,可能就8%至10%的毛利。” 佛山一家中型家電工廠營銷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過去一些既沒有研發,完全跟隨潮流做產品,靠價格切入市場的企業,隨著成本的上漲,已抵消了過去價格上的優勢,很大程度上難以上調價格。” 這位營銷負責人說,因為一旦漲價就會失去客戶,畢竟珠三角這類企業多如牛毛,找誰代工都一樣。
對於原材料漲價,中山當地政府部門也在持續採取措施,與中小企業共渡難關。
中山某鎮街經貿局相關負責人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前段時間,關於晶元緊缺、價格上漲的問題,廣東省工信廳曾組織人員下來調研,中山市工信局也組織了一些企業去參加調研座談會,”按照省、市的指導意見,大家要抱團取暖,穩定原材料的供應問題。 ”
一位家電企業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由於原材料漲價與大宗商品息息相關,相關部門還是難以去抑制市場價格的上漲,”我們只能自己尋求辦法突圍。 ”
比如削減開支。 過去行情好的時候,老謝工廠內多條產線齊上馬,而現在已不能與過去相比,第一財經記者看到,工廠內僅有一條產線在生產。 停止產線意味著可以節約人工、用電等成本。
太古電器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公司正在積極尋求更多的合做資源以及更多的產品方案,保證品質的前提做到成本最低,同時聯合上游長期合作夥伴共同分擔漲價帶來的影響。
加速淘汰
第一財經記者在多地走訪后發現,疫情影響、原材料漲價、訂單萎縮…… 多重負面因素疊加之下,中小家電企業的日子似乎都不好過,甚至,有些企業難抵壓力,不得不自行關閉。
珠三角某鎮的政府人士以及行業協會權威人士均對第一財經記者確認,今年以來,他們所在地也有企業出現倒閉。 不過尚未有製造業企業倒閉的權威數位。
倒閉的主要還是一些抗風險能力較差的企業,比如工廠僅有幾個工人或者十幾個工人組成的小作坊或者小工廠。 “但一般規模以上的企業,目前較少出現倒閉,倒是有企業出現虧損。” 珠三角某鎮政府人士稱。
前述佛山家電工廠行銷負責人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今年上半年,當地有一家為頭部品牌代工的工廠,直接宣布關門。 據稱,這家工廠已在家電行業耕耘二十年,過去依靠生產低價產品起家,利用低價的策略拿下一二線城市品牌企業的訂單,但是今年春節期間原材料漲價,其與這些頭部品牌合作客戶在價格上沒法談攏,對方根本不能接受漲價,只要漲價就找別人來做。
不過,該人士也認為,原材料漲價的衝擊也許只是這類企業被迫關閉的表層原因,”這家工廠關閉可能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如內部的管理,公司負責人的思路以及規劃等,原材料漲價或許僅是壓下它的最後一根稻草。 ”
珠三角某鎮的一位政府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該鎮過去有些中小型企業往往傍上一個大客戶,一年的訂單量就足夠了,收入和利潤都能有保障,但現在疫情之下,這些大客戶一旦削減訂單量,或壓低出廠價,或者”倒戈”去其它的同行,對於長期依賴它的製造業企業來說,就面臨特別大的風險。
“本地有很多中小型的企業,經營實力非常弱小,基本就是家庭作坊,這種企業主或者經營者,他們在自身的理念、能力、知識各方面都不夠,但是剛好由於目前的時代環境,造成了他們有這樣的生存機會。” 中山某鎮一位家電行業協會人士表示,隨著市場潮流發展步伐加快,在智能化轉型、科技浪潮之下推動行業企業進行產業轉型,導致這些家庭作坊式的小企業被時代拋棄,這是一種市場競爭的選擇。
在中山古鎮鎮從事藝術燈飾的W至簡燈飾董事長趙福龍看來,過去很多”拼價格”、”走量”的製造型工廠,現在需求量急劇下降,一些企業”頂不住”,其實一點都不足為奇,疫情只是加速了淘汰。 按照他的說法,這個行業曾長期處在紅利期內,但現在紅利週期早已過去。
“家電行業天然與房地產市場息息相關,帶有建材產品的屬性,(在房地產調控加緊的環境下,)過去隨著地產行業高速增長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 前述佛山家電工廠營銷負責人說。 在持續的疫情與原材料價格大漲的接連衝擊之下,一些無核心技術、無拳頭產品、無自主品牌的中小微企業,自然會扛不住,不得不黯然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