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 年的世界什麼樣? 華為發佈系列報告預測未來十年趨勢
在 22 日舉行的智慧世界 2030 論壇上,華為常務董事 、ICT 產品與解決方案總裁汪濤發佈了《智慧世界 2030》 報告。 這是華為首次通過定量與定性結合的方式,對未來十年的智慧世界進行系統性描繪和產業趨勢的展望。
華為常務董事 、ICT 產品與解決方案總裁汪濤發佈了《智慧世界 2030》 報告
站在今天的起點回顧過去十年,可能無法預料到移動互聯網和智慧手機如此普及,又如此深刻的改變著每個人的生活,甚至是整個社會的運轉;而展望未來十年,又有哪些新技術將獲得突破? 我們的生活又會隨之發生怎樣的變化?
對於 2030 年的人類生活,報告在「醫」、”食”、”住”、”行”四個方面進行了預測;同時在產業層面,報告系統思考了通信網路、計算、數位能源以及智慧汽車解決方案這四個領域的未來技術和發展方向。
本次論壇還邀請到眾多知名嘉賓進行發言,包括著名未來學家史蒂文-詹森、世界電動車協會創始主席及輪值主席陳清泉、羅蘭貝格全球管理委員會聯席總裁戴璞以及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 他們也分享了對智慧世界 2030 的思考,以及ICT技術如何更好的推動這一天的到來。
人類將健康地活到百歲甚至更久
報告預測,在健康方面,到 2030 年,通過對公共衛生和醫療健康數據的計算建模,人類將從”治已病”到”治未病”,實現疾病的主動預防;同時借助物聯網 、AI 等技術,治療方案也將不再千篇一律,實現精準醫療。
著名未來學家史蒂文-約翰遜認為,基因組測序和機器學習技術將對我們的健康產生重大影響。 這些技術正呈指數級變化,以基因組測序為例,在二十世紀 90 年代,我們需要花費 100 億美元,用十年時間才能對一個人類基因組進行測序;到 2007 年,分析人類的 DNA 的成本已經降至不到 100 萬美元,而且只需要幾周時間;今天,我們可以在一小時內對一個人的整個基因組進行測序,成本不到 100 美元。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人類的預期壽命翻了一番,但大部分變化來自兒童死亡率的降低。” 史蒂文-詹森說,而在機器學習和基因組革命的推動下,將延長我們的”健康壽命”,而不僅僅是壽命。 屆時,人類將能夠健健康康地活到數百歲甚至更久。
免疫療法最終將助我們戰勝癌症。 幫助人們在極短時間內生產出新冠疫苗的 mRNA 技術,將用於訓練免疫系統破壞我們的”衰老”細胞,而這種細胞正是導致我們逐漸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
機器學習演算法將徹底改變藥物的發現和設計,因為這些演算法可以在幾天內探索數萬億種可能的分子組合。 而在過去,人類研究員需要耗費數年才能完成這一發現過程。
“這場健康革命將給人類帶來深遠的影響。” 史蒂文-詹森表示,將來我們可以預計 65 歲的人還能以良好的身體和精神狀態再活 40 至 50 年,屆時”退休年齡”的概念也將不再有意義。
低碳生活成風潮:綠色飲食 零碳居住
羅蘭貝格全球管理委員會聯席總裁戴璞表示,我們居住的地球正變得越來越熱。 氣候變化是當今最緊迫的全球問題,也是一個將對後代產生深遠影響的問題。 按照目前的碳排放速度,僅需 4 至 8 年時間就會突破 1.5 攝氏度的升溫控制。 而如果氣溫上升 2 攝氏度,按照目前的碳排放速度,也只需要 20 至 25 年的時間,不算太長。 “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目前,全球已經有 137 個國家承諾實現碳中和,其中 90% 的國家承諾在 2045 至 2050 年之間達成這一目標。
但要實現碳中和,與我們的食和住密切相關。
戴璞以中國為例,樓宇佔中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 6%, 也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實現碳中和的三個核心領域之一。
排放與樓宇運營的能源效率以及使用的建築材料有關。 他的建議是,可以通過優化設計以避免冷氣或熱量散失,以及使用水泥、混凝土、玻璃和鋼鐵等低碳建築材料,通過工藝優化實現低碳。 通過樓宇管理持續監測空間佔有率、溫度和照明等關鍵指標,並優化設施使用,也將有助於降低碳排放。
華為在報告中預測,在居住環境方面,到 2030 年,我們有可能在零碳建築中工作和生活,基於下一代物聯網操作系統,實現居家和辦公環境的自適應,打造的新交互體驗,讓人們擁有”懂你”的空間。
而在食方面,作為消費者,可以購買碳含量較低甚至為零的產品。 另外,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其他來源還包括農業。
報告預測,在飲食方面,到 2030 年,利用類似「垂直農場」這樣的新種植模式,可以幫助我們通過數據來打造不受氣候變化和自然地理環境影響,可全球複製的智慧農業形態,普惠綠色飲食;通過 3D 列印,還可以獲得符合個人健康需求且口感最佳的人造肉。
汽車革命:電動汽車占新車銷量比例將超50%
報告預測,在出行方面,到 2030 年,有了自動駕駛技術的新能源汽車,讓我們擁有專屬的移動第三空間;新型的載人飛行器不但能提升緊急救援效率,降低應急物資的輸送成本,甚至還將改變人們的通勤方式。
世界電動車協會創始主席及輪值主席陳清泉表示,汽車的出現一度改變了世界,讓人們可以離開村莊,離開國家,周遊世界,無所不知,無處不曉;但同時汽車也帶來了空氣污染、交通堵塞、交通傷亡等問題。
“汽車必須要革命,才能夠繼續改變世界。” 陳清泉說,汽車革命的內涵就是電動化、低碳化、智慧化、網聯化、共用化。
華為常務董事汪濤援引報告數據稱,預計到 2030 年,電動汽車占新車銷量的比例將超過 50% ,保有量超過 1.5 億輛。
而在智慧化方面,汪濤認為 ,ICT 與汽車產業的融合已經成為趨勢。 預計到 2030 年,中國自動駕駛新車滲透率將> 20%; 車載算力將整體將超過 5000TOPS; 車載單鏈路傳輸能力將超過 100Gbps。 抓住智慧化趨勢,產業將迎來智能駕駛、智慧空間、智慧服務和智慧生產的大發展。
“出行革命要可持續,必須和能源革命、資訊革命融合。” 陳清泉總結稱,通過汽車革命、能源革命、資訊革命的深度融合,我們可以把數據變成資訊,信息變成知識,知識變成智慧。 有了智能以後,把智慧和交通聯繫起來,就變成智慧交通。 智慧交通也就是低碳、安全,沒有交通傷亡,沒有交通堵塞,能夠安全、舒適地到達目的地。
陳清泉還指出,今天不但汽車要電氣化,各種交通工具都可以電氣化。 中國的高鐵已經走在世界前列,目前也正在做高速的磁懸浮列車,甚至還在做電動飛機、電動輪船。
結語: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表示,過去十年 ,ICT 技術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改變世界的工具。 隨著數位化浪潮的進一步加快,未來十年,我們有信心,仍會是ICT創新發展的黃金十年。
6G、 量子計算、光計算、數位能源、自動駕駛… 這些新技術和新趨勢正在離我們越來越近。 他們的融合,不僅將影響到每個人的”醫”、”食”、”住”、”行”,也關乎每個企業的生產與效率、每個城市的建設與運營、每個國家的發展與未來。
當然,在邁向智慧世界 2030 的道路上,仍有大量的挑戰需要跨越。 正如華為常務董事 、ICT 產品與解決方案總裁汪濤在演講最後提到的:”最強的智是眾智,最大的力是合力,我們堅信,思想的力量是世界進步的根本驅動,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邁向智慧世界 2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