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理論認為火星是因為太小而無法保留水
科學家們發現了火星在遙遠的過去有水的證據,儘管這顆紅色星球今天在其表面沒有液態水。 科學家們正在進行的關於火星的研究的一部分是想弄清楚火星在遙遠的過去發生了什麼。 來自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提出了一個新的理論,即什麼可能導致了該星球上水的流失。
這個新理論表明,火星可能太小,無法在其表面保持大量的液態水。 美國宇航局的圖像顯示,火星的地貌特徵有河谷和洪水通道,因此它在遙遠的過去很可能有水。 高級論文作者Wang Kun研究員認為,岩質行星要保留足夠的水以實現我們所知的生命,在尺寸要求上有一個閾值。
該專案研究人員研究了鉀的同位素,以估計太陽系中各種行星體上揮發性元素的存在、分佈和豐度。 鉀只是一種中等程度的揮發性元素,但它被選作追蹤器,以尋找其他揮發性元素和化合物,如水。
研究人員測量了20塊被證實源自火星的隕石中的鉀同位素組成,這些隕石被選為火星上的代表成分。 研究小組確定,與地球相比,火星在其形成過程中損失了更多的鉀和其他揮發性物質,但與月球和一個名為4-Vesta的小行星(它們是較小的岩石體)相比,火星的揮發性物質保留得明顯更好。
研究小組發現行星體的大小和鉀同位素的組成之間有明確的關聯。 研究人員還指出,他們不相信火星在遙遠的過去比地球更潮濕,正如一些理論所認為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