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小象的成長從年長的親屬中受益 特別受姐妹們的照顧
芬蘭、英國和緬甸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一項對緬甸半人工飼養的亞洲象的研究中發現,亞洲象的兄弟姐妹從早期到晚期都會影響年輕的後代。 與沒有兄弟姐妹一起長大的小象相比,家庭成員豐富的象群長期存活率大大增加,其中姐姐的影響比哥哥的影響更大,該研究結果發表在英國生態學會的《動物生態學雜誌》上。
在母象群體中,與年長的姐妹一起長大的母象有更高的長期存活率,並且與那些有年長兄弟的母象相比,平均提前兩年進行首次繁殖,在較早的年齡繁殖通常與大象一生中的更多後代有關。
在雄性大象中,與年長的姐妹一起長大的雄性大象的體重普遍較高,而與年長的兄弟一起長大的雄性大象同樣是如此。 這種看似有害的影響可能被解釋為雄性個體「快生快死」的策略,即早期身體質量的積極增長可能帶來生命後期的生存成本相應提升。
圖爾庫大學的Vérane Berger博士和該研究的主要作者說。 “我們的研究證實,兄弟姐妹關係塑造了個體的生活,特別是在社會性物種中,如大象,合作行為對個體的發展、生存和繁殖潛力至關重要。”
在長壽動物中,來自兄弟姐妹影響的長期後果沒有得到充分研究。 其中一個原因是,野外研究的後勤挑戰使其難以調查動物整個生命周期的影響。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緬甸政府擁有的、半圈養的木材大象群體,從而克服了這一障礙,這些大象的生活史有廣泛的記錄。
這些大象在白天被用作騎馬、運輸等工作,晚上這些大象生活在沒有人看管的森林裡,可以與野生和馴服的大象互動和交配。 小象由它們的母親撫養,直到五歲時才接受工作訓練。 緬甸木材企業(MTE)對大象的日常和年度工作量進行了規定。
圖爾庫大學的Mirkka Lahdenperä博士和該研究的共同作者說。 “因為大象生活在它們的自然棲息地,所以與野生大象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自然覓食和沒有人協助繁殖。 雖然也有不同之處–在野外,家庭群體可能更大–但相似之處多於不同之處,我們可以假設,在我們的研究中發現的一些關聯也適用於野生大象。 但當然,這些都應該被研究”
研究人員使用了一個大型的、多代的半封閉式亞洲象的數據集來研究長輩兄弟姐妹的存在和性別對下一代小象的體重、繁殖、性別和生存的影響。 這些記錄包含了1945年至2018年間出生的2344頭小象的精確生殖和壽命資訊。
由於該研究是相關的,不能排除兄弟姐妹效應之外的外部因素的影響,如母親的護理品質和大象的工作量以及人類的管理。
關於這個研究專案的下一步,Berger博士說。 “通過收集更多關於出生時母親身體品質的信息,我們希望能將母親效應和兄弟姐妹效應分開。 更多的數據也將讓我們探索環境對兄弟姐妹關係的影響,並更詳細地瞭解兄弟姐妹對小象健康的具體方面的影響,如免疫力、肌肉功能和荷爾蒙變化。 我們還可以研究其性別和存在對生活史軌跡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