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塑膠污染治理行動方案》明確到2025年電商快件基本實現不再二次包裝
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印發的《”十四五”塑膠污染治理行動方案》15日公佈。 方案明確,到2025年,在源頭減量方面,商品零售、電子商務、外賣、快遞、住宿等重點領域不合理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的現象大幅減少,電商快件基本實現不再二次包裝,可迴圈快遞包裝應用規模達到1000萬個。
方案提出,到2025年,在回收處置方面,地級及以上城市因地制宜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系統,塑膠廢棄物收集轉運效率大幅提高;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到80萬噸/日左右,塑膠垃圾直接填埋量大幅減少;農膜回收率達到85%,全國地膜殘留量實現零增長。 在垃圾清理方面,重點水域、重點旅遊景區、農村地區的歷史遺留露天塑膠垃圾基本清零。 塑膠垃圾向自然環境洩漏現象得到有效控制。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塑膠本身並不是污染物,塑膠污染的本質是塑膠垃圾洩漏到土壤、水體等自然環境中且難以降解,帶來視覺污染、土壤破壞、微塑膠等環境危害。 此方案聚焦塑膠污染的本質和主要矛盾,進一步完善了塑膠污染全鏈條治理體系。
方案部署了三方面主要任務:積極推動塑膠生產和使用源頭減量,包括積極推行塑膠製品綠色設計、持續推進一次性塑膠製品使用減量、科學穩妥推廣塑膠替代產品等;加快推進塑膠廢棄物規範回收利用和處置,包括加強塑膠廢棄物規範回收和清運、建立完善農村塑膠廢棄物收運處置體系、加大塑膠廢棄物再生利用、提升塑膠垃圾無害化處置水準等 ;大力開展重點區域塑膠垃圾清理整治,有針對性地部署了江河湖海、旅遊景區、農村地區的塑膠垃圾清理整治任務。
方案要求,充分考慮竹木製品、紙製品、可降解塑膠製品等各類替代產品的全生命週期資源環境影響,完善相關產品的品質和食品安全標準。 開展不同類型可降解塑膠降解機理及影響研究,科學評估其環境安全性和可控性。 健全標準體系,規範應用領域,明確降解條件和處置方式。 加大可降解塑膠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和性能,降低應用成本。 引導產業合理佈局,防止產能盲目擴張。 加快對全生物降解農膜的科學研究和推廣應用。 加大可降解塑膠檢測能力建設,嚴格查處可降解塑膠虛標、偽標等行為,規範行業秩序。
2020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印發實施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膠污染治理的意見》,對加強塑膠污染治理作出總體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