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簽收確認 順豐”試”錯了
推出增值服務沒有問題,但名字起得不妥,容易讓人誤會。 如果使用「加密簽收確認」這一名稱,或許能避免這場爭議。 企業在創新服務時,應多站在消費者的角度考慮問題,切勿想當然。 近日,順豐因為加收1元錢「簽收確認」上了微博熱搜,還被浙江省消保委質疑涉嫌巧立名目收費,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
《快遞暫行條例》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位址、收件者或者收件者指定的代收人,並告知收件者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 浙江省消保委據此認為「簽收確認」本是順豐應盡的法定義務。 順豐速運的表述容易使得消費者誤以為如不勾選此服務專案,順豐速運就不提供”簽收確認”服務,存在誤導消費者的嫌疑。 從這一角度看,點名順豐,不算冤枉它。
不過也要注意,順豐此次推出的「簽收確認」並非《快遞暫行條例》規定的常規交付簽收。 與消費者理解的不太一樣,它實際上是一種增值服務,要在常規交付簽收之外,另向收件方提供驗證6位口令資訊。 快遞員送貨上門時,收件方必須提供口令才能簽收。 說得準確些,這種服務應叫做「加密簽收確認」,比常規簽收多了密碼生成和密碼驗證兩道環節,多佔用了快遞公司資源和快遞員時間,多收1元錢也可以理解。
消費者在順豐下單過程中,並不會自動出現「簽收確認」服務選項,需要單獨點擊「增值服務」欄目才能看到。 與這一服務一起並列的收費項目還有包裝服務、代收貨款、簽單返還、定時派送等。 但消費者對這些服務沒有抵觸情緒。 綜合來看,順豐推出增值服務沒有問題,但名字起得不妥,容易讓消費者誤會。 如果當初上線這項服務時使用「加密簽收確認」這一名稱,或許可以避免這場爭議。 這也提醒企業在開發創新服務時,應多站在消費者的角度考慮問題,切勿想當然。
還要看到,順豐1元「確認簽收」引發巨大爭議,並不只是因為消費者不想花這1元錢,而是因為他們此前快遞不送貨上門、不按時按要求投遞積累的情緒找到了集中爆發點。 消費者覺得自己本應享有的權益已受到侵害,現在居然還有企業明目張膽為”確認簽收”收費。
誤解背後,是當前我國快遞業務量猛增,而快遞企業又長期陷在”低價競爭”中。 快遞員每天高負荷接單,能送完就不錯了,根本談不上保質保量送達,更無法保障當面簽收。 有的快遞員送貨壓力太大,寧願自己出錢把快件放在快遞櫃里,消費者不滿,快遞員也不滿;還有的快遞員不和消費者溝通,就將包裹直接放到小區門衛室,快件破損、丟失事件頻發,糾紛不斷,嚴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
為破解難題,近期多家快遞企業已宣佈將上調派費,給快遞小哥漲薪。 今年7月,七部門聯合印發意見,明確指出要從薪資保障、社會保障等各個方面確保快遞員群體合法權益。 這些措施有望增加末端派送的收益,讓快遞小哥收入更高,進而吸引更多人加入這一職業,也希望快遞企業在提高快遞員收入后,有餘地、有動力儘快提升服務品質。 畢竟加密簽收確認服務只有少數人需要,送貨上門、準確投遞才是大多數人的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