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揭曉:SARS病原及傳播鏈發現者獲獎
2021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 香港大學袁國勇教授和裴偉士教授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生命科學獎”。 獎金為100萬美元,使用方式不受限制。
此次大獎之所以頒發給他們,是為了表彰他們發現了冠狀病毒(SARS-COV-1)為導致2003年全球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病原,以及由動物到人的傳染鏈,為人類應對MERS和COVID-19冠狀病毒引起的傳染病產生了重大影響。
袁國勇教授1981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並在2001年至2011年作為港大微生物學系的主任,他是傑出的微生物學家、傳染病專家和外科醫生。 他是香港醫學科學院的病理學家、外科專家,皇家內科醫學院榮授院士,英國格拉斯哥皇家醫學院外科榮授院士和美國醫學院士;他在2006-2007年間獲得裘氏資深研究員獎並在2007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士, 他在2002年在香港評為太平紳士並在2004年獲得香港特別行政區頒發的銀紫荊獎章。
因其在新發傳染病的專長和貢獻,袁國勇在2000年被任命為香港大學巴斯德研究所所長以促進香港大學和法國巴斯德研究所之間的合作。 他的研究特點是針對對各種病床上的各種疑難雜症尋找治療方法,然後把臨床樣品帶到實驗鑒定新型的致病病原體,許多動物源性的病源就是這樣發現的,利用實驗室的研究發現和他的經驗以及領導才能協調醫生,微生物學家和流行病學家,他曾多次説明政府控制疫情在社區、醫院或動物中的爆發。
袁國勇的專長在控制2003年的SARS全球爆發中得到了印證。 他在發現SARS感染病源體,即SARS 冠狀病毒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病毒的鑒定是疫情最後得到有效控制的關鍵。 多年來,他帶領他的團隊發現倆超過50種新病原體,包括人類冠狀病毒HKU1、蝙蝠類似SARS冠狀病毒、蝙蝠冠狀病毒HKU2-24 和很多細菌、真菌以及寄生蟲。
他在1998年首先在Lancet(柳葉刀)醫學期刊發表了關於禽流感H5N1實驗室診斷的論文,這篇論文已經倍引用超過500次,為表彰他在傳染病領域的貢獻,香港大學在2005年聘任他為霍英東傳染病學教授,同樣在2005年,為突顯港大在該領域的成就和貢獻,中國科學技術部授予香港大學新發傳染病國家重點實驗室, 這是中國大陸地區以外成立的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袁國勇為首任實驗室主任至今。
裴偉士教授,錫蘭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英國牛津大學哲學博士,英國皇家病理科醫學院院士,倫敦皇家學院院士,英國皇家病理學院及醫學院院士,香港病理學及醫學院院士,香港社區醫學院榮譽院士,英國公共衛生學院院士,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
裴偉士教授目前為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病毒學講座教授、譚華正基金(醫療科學)教授。 裴偉士教授合作領導在香港大學的世界衛生組織流感H5參考實驗室,以及領導香港大學─巴斯德研究中心。
他目前的研究包括關於流感病毒的機理、先天免疫反應、傳播、生態、及在人類和動物 (例如家禽、豬和野鳥) 中的流行病學。 他的研究對人類豬流感和禽流感病毒的出現和其他病理機理有重大的發現,他共同參與的研究亦對控制流感和動物流感提供實證基礎。
他對H5N1禽流感所引發的嚴重肺炎有嶄新理解,以至對此病引入新的治療方法。 他在2003年SARS爆發期間,在SARS冠狀病毒的發現、診斷和病理有重要角色。 他目前亦對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進行研究。
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首個世界級民間科學大獎,由未來論壇於2016年創立,下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個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元(約650萬元),每個獎項由四位捐贈人共同捐贈。 大獎採取提名邀約制和國際同行評議制。 在獎項評審過程中,有包括諾獎得主、圖靈獎得主、菲爾茲獎得主以及數十位美國、法國、德國等國的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參與了未來科學大獎的提名與評議過程。
未來科學大獎每年在中國北京舉辦頒獎典禮,對為全人類做出重大科研成果的科學家予以表彰。 頒獎典禮同期舉行的科學峰會,旨在邀請全球範圍內卓有建樹的科學家,分享科學發展的前沿成果,探討學科交叉與學術創新,推進科學主導的產業應用。
歷屆獲獎人
2016年至今,未來科學大獎共評選出20位獲獎者,獲得了科學和社會領域的廣泛認可。 他們分別是:
生命科學獎
2016 盧煜明(Yuk-Ming Dennis LO)
2017 施一公
2018 李家洋 袁隆平 張啟發
2019 邵峰
2020 王振義 張亭棟
物質科學獎
2016 薛其坤
2017 潘建偉
2018 馬大為 馮小明 周其林
2019 王貽芳 陸錦標(Kam-Biu LUK)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2017 許晨陽
2018 林本堅(Burn J. LIN)
2019 王小雲
2020 彭實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