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採集面部資訊被罰50萬 一點也不冤
報載,近日,江蘇省市場監管局公佈3起非法採集消費者人臉資訊典型案例。 其中,蘇州萬店掌網路科技有限公司通過「萬店掌App」或定製的相關App及網頁端複核抓拍人臉照片,查看精準的客流統計情況,無違法所得,被處以50萬元罰款。
人臉識別作為基於人的臉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生物識別技術,在具體應用過程中必然要採集並保存含有人臉的圖像或視頻流。 這些資訊屬於受法律嚴格保護的肖像權和個人資訊,假使被不當使用或洩露,將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 在正常的人臉識別場景中,經營者事先要告知消費者,徵得消費者同意後方可採集、使用人臉資訊。 而報導中所指出的部分經營者的做法則毫無商業底線和規則意識,他們在消費者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非法採集人臉資訊並加以利用。 如果這一違法的現象得不到有效遏制,將導致人們人身和財產安全受到極大威脅。
其行為不僅涉嫌民事侵權和行政違法,還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根據相關法律,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蹤軌跡資訊、通信內容、徵信資訊、財產資訊50條以上的,或者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資訊、通信記錄、健康生理資訊、交易資訊等其他可能影響人身、財產安全的公民個人資訊500條以上的,即可構成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罪。
即將於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個人信息保護法》規定,處理生物識別、特定身份、醫療健康、金融帳戶、敏感個人資訊的,應採取嚴格保護措施,並取得個人的單獨同意。 違規處理個人資訊的,可處100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 情節嚴重的,可沒收違法所得,並處5000萬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營業額5%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1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款。
技術越發達,越應約束可能濫用技術的商家,越應著重維護處於弱勢地位的消費者。 否則,技術就可能淪為商家違法的工具,消費者卻毫無還手之力。 在遍地攝像頭的背景下,誰也不能保證不會被哪個攝像頭竊取人臉資訊。 因而,嚴厲懲戒這些覬覦消費者面部資訊的商家是監管者的職責所在,也是保護消費者資訊的應有之義。 只有不折不扣地嚴肅懲戒這些不法行為,方可形成震懾,讓每個人真正地成為自己人臉資訊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