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未成年人掉進手遊”陷阱”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手游已深刻影響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 《2020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方式研究報告》顯示,未成年線民玩手機遊戲的比例已高達56.4%,部分未成年人嚴重沉迷於網路。 手游增加了未成年人新的社交途徑,並不容易被家長髮現,為一些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了土壤。
手游給未成年人帶來兩個不容忽視的影響:一是社交功能不設限引發的網戀、性侵;二是沉迷虛擬世界產生的”性格破壞”,這些問題都值得關注。
8月28日,18歲北京小夥劉洋(化名)的考察期終於結束了,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人民檢察院對他作出不起訴決定。
2020年12月23日,因涉嫌敲詐勒索罪,相城區人民檢察院對劉洋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但需8個月考察期。 當時,他只有17歲,是一名高三學生。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手游已深刻影響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 《2020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方式研究報告》顯示,未成年線民玩手機遊戲的比例已高達56.4%,部分未成年人嚴重沉迷於網路。
蘇州相城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張雨琦表示,手游增加了未成年人新的社交途徑,並且不容易被家長髮現,為一些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了土壤。 手游給未成年人帶來兩個不容忽視的影響:一是社交功能不設限引發的網戀、性侵;二是沉迷虛擬世界產生的”性格破壞”,這些問題都值得關注。
不設限的社交功能誘發一些未成年人誤入歧途
2020年8月12日,18歲女孩小冰(化名)報警稱,被17歲網戀對象劉洋敲詐勒索。 6天后,劉洋到派出所投案,如實交代犯罪過程。
兩人7月初在一款手游中相識,很快確定戀愛關係。 沒過多久,劉洋便提出互換裸照的想法。 經不住劉洋的軟磨硬泡,小冰便自拍了裸照發給對方。 7月中旬,剛從學校畢業的小冰準備考證找工作。 其間,劉洋數次提出見面。 考慮到疫情及距離等現實問題,覺得網戀不靠譜的小冰提出分手。
短短十幾天戀愛,對方說分手就分手,讓劉洋覺得”沒有男人的尊嚴”。 想到手機里存的裸照,劉洋產生”報復”的想法。
“不做我女朋友就給我買個蘋果耳機,否則我就把你的裸照發到網上。” 一番威脅后,劉洋收到第一筆「封口費」——一副價值1749元的耳機。
實際上,他沒有按照約定將照片刪除。 “我知道她怕照片被發出去,會給我轉錢。” 劉洋向警方交代。
2020年8月5日至8月12日,劉洋又以發佈裸照為由威脅小冰,累計敲詐勒索6000餘元。 8月12日,劉洋再次提出”給我5000元”,卻始終沒有收到對方回復。 小冰選擇了報警。
“我知道錯了,當時真的是鬼迷心竅。” 到案后,劉洋對自己的行為表示後悔與愧疚。
蘇州相城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從劉洋親友鄰居口中瞭解到,平日里劉洋是個乖巧懂事又孝順的孩子,學習成績名列前茅,考上了數一數二的高中。 其家長知道劉洋的犯罪事實后,也很震驚。
2020年12月23日,考慮到劉洋是未成年人、學習成績優秀,即將面臨高考、家庭監管條件良好,且具有自願認罪認罰、悔罪表現,根據相關規定,相城區人民檢察院對劉洋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並設置8個月的考察期。
張雨琦說,劉洋的父母以往對其管教較為嚴格,在現實生活中戀愛的可能性很低。 “正因為劉洋的心智發展水準仍不充分,網游社交的蔓延快速且不加篩選地擴大了他的社交圈。 在不良網路文化的影響下,他更容易產生犯罪意圖甚至實施犯罪行為。 ”
手遊世界暗藏陷阱
今年年初,蘇州四年級學生小敏(化名)因喜歡手游中的一款道具皮膚,在遊戲群裡留言:”求遊戲皮膚,什麼條件都可以”……
25歲的陳榮(化名)沒有正式工作,平時沉迷手游,看到小敏的留言后加對方好友。 聊了幾天之後,陳榮得知對方是一名還未滿14周歲的女孩,於是趁機對小敏說:”你拍幾段不穿衣服的視頻,我就送你遊戲皮膚。 ”
為了得到心心念念的遊戲皮膚,小敏欣然答應。 其間,陳榮還提出各種不堪要求。 最後,小敏拍攝了兩段視頻發給陳榮,可他不但沒有贈予遊戲皮膚,反而以視頻要脅,三番兩次地提出過分要求,並且威脅恐嚇。
小敏拒絕了對方的要求,陳榮就提出讓小敏送另一款遊戲皮膚給他,否則他就把視頻發給他人。 小敏因受不了騷擾,就刪除了陳榮。 陳榮將小敏的私密視頻轉發給他人,對小敏造成了巨大的身心傷害。 最近,蘇州工業園區人民檢察院以涉嫌猥褻兒童罪對犯罪嫌疑人陳榮提起公訴。
沉迷於網路的未成年人,往往會”不管不顧”,做出種種出格舉動。 “近年來,因孩子玩遊戲充值引發的報警非常多。” 無錫惠山開發區派出所警官朱思東介紹,他們梳理髮現,僅2020年,未成年人由於沉迷網路遊戲、在監護人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遊戲充值引發民事糾紛的報警記錄就有7條。
今年1月,家住無錫惠山區的劉女士忽然接到一條銀行簡訊,提示本月尚有帳單未還清。 一頭霧水的她查詢帳單發現,自己近兩個月的微信帳戶陸續向某遊戲公司進行充值消費,累計2700餘元。
劉女士登錄遊戲公司主頁,發現有人以她的名義註冊了遊戲帳號,第一反應是身份資訊和微信帳戶被盜。
後來,她懷疑的目光落到兒子小郭身上。 上小學五年級的小郭才10歲,最近兩個月一到家就扔下書包抱著手機,有幾次還趁她忙家務偷拿了她的手機。 對花花綠綠的遊戲介面,劉女士看不懂也不關心,頂多對兒子訓斥幾句。
劉女士詢問后得知,小郭因好奇下載了一款手游,為了獲取更高等級的裝備,他開始往遊戲裡”氪金”。
根據遊戲公司條款,未成年人玩家每月充值上限為400元。 為繞開監管,小郭用劉女士的身份證開了遊戲帳戶,關聯母親的微信號碼,在遊戲內用微信充值購買遊戲幣或裝備禮包,再贈送遊戲帳號。
劉女士立即撥打官方客服電話,交涉未果,劉女士無奈報警,並向惠山區人民檢察院的”惠佑未來”平台報告了這一情況。 在檢察官和警官的説明下,他們提供詳細證據,最終依法追回2700餘元。
然而,家長維權退費之路不盡相同。 朱思東介紹,惠山區另一位家長因未成年的兒子私自充值遊戲1萬多元,家長與遊戲公司交涉多次,因未能完整提供微信交易、聊天記錄等證據,最終沒有退費。
為未成年人創造一個清朗健康的網路環境
至今,江蘇南通的郁女士對讓兒子接觸手游仍深悔不已。 2018年8月30日淩晨,她13歲的兒子墜樓身亡。
墜樓前,兒子沉迷一款熱門手游。 郁女士專門瞭解了這款遊戲,無論是周圍建築、自然風貌,還是玩家使用的子彈、槍械、車輛,都是寫實風格的畫面處理。 為了省時,遊戲角色會時常翻窗從數層樓或山上跳下來。 遊戲中,這種行為並不會直接導致角色死亡。
悲劇的發生是家長壓根兒想不到的。 很多孩子在家長面前是性格內斂、孝順懂事的乖孩子,在遊戲中卻是”霸道總裁””仗義俠客”,他們在手遊社交中呈現出了與現實世界完全不同的極端性格。 “近年處理的案件中,像這樣的未成年人有不少。” 張雨琦說。
當下,網路監管力度不斷加大,國家新聞出版署日前下發《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通知》,嚴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網路遊戲服務的時間。
無錫惠山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劉媛媛表示,青少年沉迷網游是一個社會問題,需要全社會齊心協力。 家庭、學校也應負起監管責任,引導青少年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要加強對青少年的法治宣傳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在玩手游和網络社交的過程中,自覺養成良好的用網習慣。” 張雨琦建議,遊戲平臺要通過技術手段加強功能優化,針對不同年齡段設置相應的遊戲及社交限制;社交平臺則要加強對未成年人傳輸資訊的甄別,多方聯動,堅持打擊與保護相結合,為未成年人創造一個清朗健康的網路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