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自動招聘軟體錯誤地拒絕了數百萬名可雇傭的求職者
哈佛商學院的一份新報告表示,自動簡歷掃描軟體在美國造成了一個 「破碎」的招聘系統。 研究報告的作者說,這種軟體被僱主用來過濾求職者,但卻錯誤地拒絕了數百萬名可行的候選人。 這助長了 「隱性工人」的問題,即這些人有能力並願意工作,但由於工作力市場的結構性問題,他們仍然被排除在工作崗位之外。
研究報告的作者指出了阻礙人們就業的一些因素,但表示自動招聘軟體是最大的因素之一。 這些程式被75%的美國僱主使用,並且被99%的財富500強公司使用,技術使人們更容易申請工作,但也使公司更容易拒絕他們。
自動化軟體如何錯誤地拒絕候選人的機制是多種多樣的,但一般都是源於使用過於簡單化的標準來劃分合格和不合格的申請人。 例如,一些系統會自動拒絕就業歷史上有超過六個月空白的候選人,而不問其空白的原因。 這可能是由於懷孕,因為他們正在照顧生病的家庭成員,或者僅僅是因為在經濟衰退時期難以找到工作。
該研究的作者之一約瑟夫-米勒(Joseph Miller)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列舉了一些更具體的例子,包括醫院只接受簡歷上有”電腦程式設計”經驗的候選人,而他們需要的只是將病人數據輸入電腦的工人。 或者候選人的簡歷符合其他所有期望的標準,但是一家公司拒絕了申請零售店員職位的人,因為他們沒有把”掃地「列為他們的技能之一。
在招聘領域對軟體的過度依賴似乎造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數字技術本應使公司更容易找到合適的求職者,但它反而造成了求職者的過剩。 研究報告說,在2010年代初,企業的招聘啟事平均吸引了120名申請人,但到了現在,這一數字已經上升到每個職位250名申請人。 公司通過在其自動過濾軟體中部署嚴格的篩檢程式來應對這一浪潮,這產生了拒絕可行候選人的效果,促成了大量求職者出現。
這種軟體使用本身已經成為一項巨大的業務。 在這幾年裡,自動化已經滲透到招聘過程中的幾乎每一個步驟,包括申請人跟蹤系統、候選人關係管理、日程安排、背景調查、尋找候選人和評估候選人。 到2017年,全球招聘技術市場已經成長到17.5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將增長近一倍,達到31億美元。
這些公司似乎很清楚這些問題。 為該報告接受調查的10位高管中,有近9位表示他們知道自動化軟體正在錯誤地過濾掉可行的候選人,一些人說他們正在探索僱用候選人的其他方法。 但是,正如研究報告的作者所指出的,解決這些問題將需要徹底改變現有的招聘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