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龍的基因演化之謎被揭開
海龍(Phyllopetryx taeniolatus)生活在澳大利亞西部和南部的海岸。 一個由康斯坦茨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Axel Meyer參與的國際團隊現在已經找到了海龍的一些外部特徵的遺傳基礎,比如它沒有牙齒和它獨特的葉狀附屬物。 該小組還在海龍的基因組中定位了性別決定基因。 該研究於2021年8月18日發表在《科學進展》上。
海龍與海馬、琵琶魚同屬Syngnathidae家族。 它們的名字指的是它們身體的龍形和它們特殊的葉狀皮膚附屬物的壯觀色彩。 它們被認為是偽裝專家,因為它們有能力模仿海藻的外觀。 像Syngnathidae家族的其他成員一樣,海龍表現出特殊的適應性和行為。 它們有一個管狀的無齒嘴,且缺乏魚類典型的腹鰭和骨盆鰭以及鱗片,而是有一個覆蓋整個身體的骨質外殼。
乾海馬通常被用於傳統藥物,它們不與一般水生動物一樣水準游泳,而是在珊瑚礁和沿海淺水區緩慢滑行,幾乎是垂直滑行–像一匹馬–頭部向下彎曲。 它們的無柄尾巴可以用來抓緊東西。 像其他海馬物種一樣,海龍的雄性負責保護附著在它們身體外面的亮粉色的蛋,直到它們孵化。
來自中國、新加坡、日本和德國的五個團隊的研究人員在進行基因組測序和研究海龍的其他外部特徵的遺傳基礎的同時,將工作重點放在了海龍的性別決定、無牙和新進化的皮膚附屬物上。 由位於廣州的中國科學院Lin Qiang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表明,一系列基因負責這一進化發展,這些基因通常控制著鰭的發展。 因此,海龍的葉狀皮膚附屬物是高度改變的鰭狀物。
像海馬一樣,海龍也是無牙的。 它們用長長的鼻子吸食它們的食物,即小的甲殼類動物,並將它們整個吞下。 基因組分析顯示,在海馬的親屬中,也缺少幾個有助於其他魚類以及人類牙齒發育的基因。 研究小組通過關閉斑馬魚的scpp5基因來測試關於相應的假設,斑馬魚是一種經過充分研究的具有咽部牙齒的模式生物。 正如預期的那樣,突變的魚顯示出牙齒減少。 因此在分子生物學CRISPR-Cas實驗中證明瞭負責牙齒缺失的基因的功能。
同樣典型的是,海馬家族的雄性成員照顧受精卵直到它們孵化。 海馬的雄性已經發展出育雛袋,但老海龍種的雄性仍將粘稠的卵明顯地放在尾巴上。 雌性將卵產在雄性身體的這個特殊位置上,然後由雄性海龍帶著到處跑,從而保護它們不被捕食。 一般來說,雄魚照顧受精卵比雌魚更常見,儘管這種特殊形式只在海馬家族成員中進化。
在這種情況下,研究人員尋找以前在海龍中未知的性別決定機制。 總的來說,在魚類中很難對性別決定進行定位,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們沒有特殊的性染色體,如哺乳動物的X和Y染色體。 研究小組發現,海龍的性別決定的分子基礎在穆勒氏激素中,正如以前在海馬中也有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