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調查畸形「飯圈」文化:是什麼讓明星迷失自我
前不久,吳亦凡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讓很多人始料未及的是,在公安機關對吳亦凡以涉嫌強姦罪刑事立案乃至檢察機關批准逮捕後,仍有部分粉絲湧至司法機關門口請求探望吳亦凡,甚至喊出”解救”吳亦凡等狂謬之言。
粉絲對明星愛之瘋狂、盲目可見一斑。 而一些粉絲因”愛”而產生的種種極端行為也常常見諸報端。 這不禁讓社會大眾反思:演藝圈亂象以及一些明星迷失自我乃至違法犯罪,是不是也與這些粉絲的盲目追捧有關?
近期,「飯圈」(粉絲圈子)亂象被列入有關部門的整治範圍。 粉絲追星到底有多瘋狂? 對演藝圈亂象是否也負有責任? 帶著這些問題,《法治日報》記者走進”飯圈”並採訪了業內人士。
粉絲為明星做任務
“飯圈”文化畸形化
小郭是來自湖南的一名大二在讀學生,自從觀看了某選秀節目后,就迷上了其中一位選手。 除了每天蹲零點微博超話簽到、買周邊產品之外,小郭還會和”飯圈”的粉絲們一起,為選手代言的產品刷銷量,最多一次她買了3盒明星同款護髮精華,花了4260元。 “不肯花錢花時間,怎麼能說愛’哥哥’呢?!” 小郭理直氣壯地說道。
《法治日報》記者採訪注意到,深陷”飯圈”的很多都是學生。
天津高二學生小王在追星方面可謂很”拼”,不僅淩晨簽到搶第一名,而且還要做大量任務。
粉絲還要做任務? 小王向記者介紹說,首先是卡黑、控評,就是當喜歡的明星出現負面資訊時,通過向網路平臺集體舉報對方發言不當、到對方微博下留言反擊甚至辱駡、大量發帖澄清等方式,達到限制對方發言、控制輿論的目的。
其次是打投、衝量,即為明星打榜、投票刷數據,讓喜歡的明星保持高人氣或在比賽中勝出。
最後是買明星代言的產品,不僅要買而且要達到一定的量,買了產品之後截圖打卡發微博,明星出專輯則多買幾張湊吉利數位。
讓記者頗為詫異的是,購買明星專輯還有”不寄回”之說。
什麼是「不寄回」呢? 按照小王的指引,記者登錄了一個自稱「為娛樂公司和粉絲後援會提供包括在線交易、傳播管理、活躍度管理和明星福利互動等一站式的便捷互動工具」的軟體OWHAT。 在這裡就有所謂的”不寄回”服務,即粉絲購買明星多張專輯支付費用後,對方不寄出任何東西,宣稱”不寄回”的專輯會通過捐贈等方式為偶像進行宣傳,實際上就是花錢衝銷量。
据了解,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很多粉丝支付了大量的金钱,往往还冲突不断。
在黑龙江读大三的小李告诉记者,为了给偶像打投,她最多一个月花费上万元,自己则吃了一个多月的麦片。
当记者与小李谈及另一个明星(与小李喜欢的明星一样都是“小鲜肉”)时,小李突然激动起来,连珠炮似的盘点起那个明星的种种“黑料”来。
小李告诉记者,因为喜欢的明星不同,和同学、朋友、网友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就算同在一个“饭圈”,如果有人对“哥哥”哪怕有一点点质疑,都会被群起而攻之,“因为在大家眼里,‘哥哥’应该是完美的”。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认为,不能全盘否定“饭圈”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一方面,“饭圈”满足了粉丝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为粉丝的情感找到了宣泄的出口;另一方面,通过加入特定的“饭圈”,参与到偶像的塑造中去,可以让一些粉丝形成身份认同。
“但近年来在一些资本和平台的利益裹挟下,在流量至上的错误导向下,‘饭圈’文化出现了畸形化倾向,不断挑战着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一些粉丝盲目追求流量,甚至进行数据造假,破坏正常的行业竞争秩序,严重影响文娱行业生态建设,也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了不良影响。”郑宁说。
粉丝过度神化偶像
资本助推行业乱象
“盛世美颜”“人间绝色”“天使歌喉”……记者看到,在各大网络平台的明星评论区里,在明星出演的节目、作品的评论中,充斥着大量溢美之词,整齐划一。
多位群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无法理解此现象:现在有些流量明星,流个泪就被称赞演技好,还要上个热搜,却不以“抠图”演戏、台词念“1234567”为耻。
受访的专家们指出,粉丝们对偶像盲目的爱,让他们忍受不了自己偶像受到任何一点批评,“饭圈”常常开展大规模控评,导致广大观众的真实声音、对作品的反馈被淹没,不仅无助于明星反思和提升演技、才艺,也容易让明星产生错觉、迷失自我。
在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看来,“饭圈”之所以乌烟瘴气,原因有三:明星是人不是神,但粉丝却自发地或受引导地将其奉为神;明星之间有竞争,粉丝作为“信徒”就加入斗争甚至主动挑起斗争;粉丝不允许任何人亵渎自己偶像,有组织地限制他人表达不利于偶像的言论。
“這種過度的神化,形成了一種畸形的’飯圈’文化,它擁有強大的線上線下社會動員能力,還有不斷破圈的趨勢,逐漸延伸到各個領域,帶來一系列不良的社會影響。 吳亦凡事件甚至已經展現出『飯圈』文化中帶有不良宗教色彩的一面。 “朱巍說,”飯圈”亂象正是導致演藝圈亂象的重要原因。
國家一級導演、中國電視劇導演委員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車徑行認為,在盲目追星的背後,實際上是利益群體的一場資本盛宴,粉絲只是處在利益鏈的底端。
鄭寧進一步解釋道,很多平臺在推出選秀類綜藝節目時,會通過遊戲規則的設定傳遞「藝人的價值取決於粉絲的數量和消費能力」的訊息。 一些粉絲為了讓自己崇拜的偶像脫穎而出,即便囊中羞澀,也要傾力為偶像集資應援打榜,哪怕這種集資最終會因流程不透明、去向不明而血本無歸、不見成效。
專家們指出,不良資本才是畸形「飯圈」文化、唯流量論的幕後推手,進而導致一些明星迷失了自我,不是專注於提升自我修養、精進專業能力、創作好作品,而是靠炒作、緋聞、出格言論、炫富吸引眼球,與主流價值觀背道而馳。
車徑行透露,曾經遇到某位流量明星,參演要求提供各種保障,僅一頓飯的標準就是1500元,若劇組不答應她的要求,她就不來參演。 她不參演,投資方不同意,將來賣劇也可能困難,如此便形成了惡性循環。
惡性循環之下,實力派演員無人問津,流量明星橫行,出事的越來越多,優秀的文藝作品越來越少。
4月19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佈《2020年全國廣播電視行業統計公報》數據顯示,去年全國播出電視劇21.27萬部,播出影視劇類電視節目時間達873.12萬小時。 但在海量的影視節目里,經典之作屈指可數。
“明星應該心懷正義,做社會道德的模範。 粉絲們若想真為自己的偶像好,更應理性追星,盲目追星往往會對明星造成『捧殺』效應。 “車徑行說。
追星亂象亟待整治
堅決抵制拜金主義
在車徑行看來,一些明星在粉絲的盲目崇拜和追求下迷失了自我,作為公眾人物,他們本應該奉獻社會而不是各種索取,本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做遵守社會公德和遵紀守法的楷模,而不是淩駕於粉絲、社會公德甚至法律之上。 “明星的管理有難度,但絕對不能因為管理困難而放任。”
鄭寧認為,明星作為公眾人物名利雙收,有著巨大社會影響力,應謹言慎行,承擔更高的社會責任和道德責任。
專家們指出,整治演藝圈亂象,要將流量明星亂象和「飯圈」文化亂象一起整治,才能凈化行業環境。
實際上,大規模的整治行動已經開始。
9月2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佈加強文藝節目及其人員管理的通知要求,禁播偶像養成類節目,堅決反對唯流量論,選秀類節目要嚴格控制投票環節設置,不得設置場外投票、打榜、助力等環節和通道,嚴禁引導、鼓勵粉絲以購物、充會員等物質化手段變相花錢投票,堅決抵制不良”飯圈”文化。
而一個月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已部署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網路綜藝節目專項排查整治,要求堅決抵制追星炒星、泛娛樂化等不良傾向和”流量至上”、拜金主義等畸形價值觀;進一步壓實網络綜藝節目製作和播出機構主體責任,加強對粉絲群體正向引導,強化平臺”水軍””黑粉”治理。
國家網信辦部署開展的2021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中,也包括”清朗·整治網上文娛及熱點排行亂象”專項行動。
8月27日,中央網信辦發佈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強「飯圈」亂象治理,重點包括「取消明星藝人榜單」」規範粉絲群體帳號””不得誘導粉絲消費”等10項舉措。
朱巍表示,上述一系列舉措,有助於推動文藝工作者回歸初心,構建積極向上的明星和粉絲關係。
“量變決定質變,粉絲可以喜歡明星,但必須有限度有底線。” 車徑行認為,要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教育,教育引導粉絲特別是未成年粉絲,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追星不能盲目,多少為社會作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衛國英雄,他們才是真正的明星”。
同時,車徑行也提醒藝人,做先進文化的引領者,做主流價值觀的弘揚者和守護者;遵紀守法,不違背公序良俗,不陷入”流量”的窠臼,不漠視公眾人物的社會責任,這樣才能真正成為大眾眼裡的明星、心中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