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究預測疫苗無法根除病毒 免疫下降ADE將加大抗疫難度
通過定義新發疫情的風險水準,研究結果表明,目前納入常態化干預措施的疫苗接種計劃可以在2023年1月18日之前,使中國處於疫情低復發風險水準。 9月1日,陝西師範大學數學與信息學院唐三一教授、西安交通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肖燕妮教授、中國疾控中心首席專家邵一鳴等研究人員在預印版網站Medrxiv上發表了一項研究,使用數據建模的方法,評估疫苗免疫效力下降以及潛在的抗體依賴增強(ADE)反應導致中國新冠疫情復發的風險水準。
作者:錢童心 責編:寧佳彥
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建模框架,通過在社區中隨機引入新冠感染病例,將新冠的感染傳播過程與兩劑疫苗接種計劃以及免疫下降結合起來進行動態模型分析。 這項研究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通過定義新發疫情的風險水準,研究結果表明,目前納入常態化干預措施的疫苗接種計劃可以在2023年1月18日之前,使中國處於疫情低復發風險水準。
但研究者認為,群體免疫很容易被免疫下降所突破,新出現的ADE存在的證據和具有更高傳播能力的新冠變異株將使情況變得更糟,並使上述疫苗接種群體免疫的保護期限提前近一年。
研究者寫道,”建議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即使有大規模疫苗接種計劃,也要保持正常化的戴口罩控制干預。 ”
接種疫苗被認為是打破病毒傳播鏈最有效的措施。 根據這項最新的研究預測,截至今年8月31日,疫苗接種覆蓋率幾乎達到要求的群體免疫臨界水準。
“但新出現的證據表明,接種疫苗無助於根除新冠病毒傳播。 一方面,疫苗的免疫效力減弱將導致大量接種人群仍然對新冠病毒易感,尤其是對新冠變異株的抵抗能力較弱;另一方面,最近有關於新冠感染中存在抗體依賴性增強(ADE)的報導。 “研究者寫道。
評估抗體水準下降以及ADE對當前的疫苗接種計劃的影響,可以為決策者確定何時啟動疫苗補種計劃提供重要的決策依據。
研究人員表示,從長遠來看,保持常態化的非藥物干預措施(NPI)以及定期進行加強疫苗的接種可能是對抗疫情的選擇。 “結合NPI的實施優化定期疫苗接種計劃具有重要意義,這是我們進一步要開展的工作。 ” 研究者寫道。
研究者表示,人群中抗體水準的下降和ADE增強的循環導致了疫情的間歇性流行。 “ADE被認為是開發和接種新冠疫苗的一大麻煩。” 研究者寫道,「但當我們在人群中接種疫苗時,新冠感染中的ADE效應將如何影響新冠大流行的軌跡,目前仍不清楚,這也具有挑戰性。 ”
今年6月發表在《細胞》(Cell)雜誌上的一篇研究表明,新冠患者不僅可以產生針對病毒刺突蛋白受體結合域(RBD)的抗體來阻斷新冠感染,還可以產生增強與人體細胞ACE2蛋白結合的抗刺突蛋白抗體,從而增強新冠病毒的傳染性。 這支援了ADE在新冠感染中的存在。
研究模型預測,ADE或者新冠的變異可能會使得群體免疫的保護時效期限提前近一年,也就是由2023年1月18日提前至2022年1月4日,並使得控制疫情變得更加困難,需要做好長期應對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