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導致中間層臭氧層損耗的原因
據外媒報導,一項新研究稱,導致極光的現象–電子沉降–也是導致中間層的臭氧層損耗的原因。 這種消耗可能對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瞭解這一現象非常重要。 現在,由日本名古屋大學的Yoshizumi Miyoshi教授領導的一組科學家對這一現象進行了觀察、分析,並提供了更深入的見解。 這些發現發表在《自然》旗下期刊《科學報告》上。
在地球的磁層–地球周圍的磁場區域–來自太陽的電子仍然被困住。 電子和等離子體波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使被困的電子逃脫並進入地球的上層大氣(熱層)。 這種現象被稱為電子沉降,是產生極光的原因。 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這也是造成中間層局部臭氧層消耗的原因,並可能對我們的氣候產生一定的影響。
更重要的是,中間層的這種臭氧消耗可能是在極光期間才發生的。 雖然科學家們已經研究了與極光有關的電子沉降,但沒有人能夠充分闡明它是如何導致中間層的臭氧消耗的。
Miyoshi教授和團隊在2017年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空的一次中度地磁暴期間進行了觀測。 他們的觀察物件是「脈動極光」(PsA),一種微弱的極光。 通過與歐洲非相幹散射(EISCAT)雷達(在PsA發生的60至120公里的高度)、日本航太器Arase和全天空照相機網路的協調實驗,他們的觀測成為可能。
Arase的數據顯示,地球磁層中的被困電子有一個廣泛的能量範圍。 它還表明瞭”合唱波”的存在,這是一種電磁等離子體波,在該空間區域。 然後計算機模擬顯示,Arase觀察到等離子體波導致這些電子在寬能量範圍內沉降,這與EISCAT在地球熱層的觀察結果一致。
對EISCAT數據的分析表明,能量範圍很廣的電子沉降後會引起PsA。 這些電子攜帶足夠的能量穿透我們的大氣層到低於100公里的地方,直到中間層臭氧所在的約60公里高度。 事實上,使用EISCAT數據進行的計算機類比顯示,這些電子在擊中中間層的時候會立即消耗掉其中的臭氧(超過10%)。
Miyoshi教授解釋說:「PsA幾乎每天都發生,分佈在大面積地區,並持續數小時。 因此,這些事件造成的臭氧消耗可能是巨大的。 “談到這些發現的更大意義,Miyoshi教授繼續說:”這僅僅是一個案例研究。 需要進一步的統計研究來確認由於電子沉降而在中間層大氣中發生多少臭氧破壞。 畢竟,這種現象對氣候的影響有可能影響到現代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