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新冠病毒或一周突變一次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英國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稱,新冠病毒幾乎一周變異一次,變異速度比此前估計的高50%以上,新變種毒株的出現或許會比我們想像得更快。 此前的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每兩周突變一次,但來自巴斯大學米爾納進化中心和愛丁堡大學科學家的新研究表明,這一估計忽略了許多已經發生但從未被測序的變異。
研究人員解釋稱,病毒會有規律地變異,例如當病毒複製基因組時出錯,就會導致病毒發生變異。 有些變異對病毒有利——正面選擇,因此會傳播開來,比如新冠病毒的阿爾法和伽馬變異毒株。 但有不少變異對病毒有害——負面選擇,會降低其存活的機會。 這些變異在人體內無法存在很長時間,人類來不及對其進行測序,因此在計算病毒的突變速度時,會遺漏這些突變。
研究人員表示,考慮到這些「隱身」突變,估計病毒的真實突變率至少比此前認為的高50%。 這項發表於《基因組生物學與進化》雜誌的發現進一步表明,如果某人的免疫系統難以控制病毒時,有必要將其隔離。
巴斯大學米爾納進化中心的勞倫斯·赫斯特教授說:”我們的研究結果意味著,如果某人感染新冠病毒超過幾個星期,病毒可能會進化,這有可能導致新的變異,病毒進化的空間比我們想像的要大。 ”
他指出:「阿爾法變異就是無法清除感染的個體體內病毒進化的結果。 但這並不全是壞消息,因為大多數人在病毒發生那麼多變異之前就傳播並清除了病毒,這意味著病毒在一名患者體內的進化幾率通常不高。 ”
研究小組也試圖釐清造成負面選擇的原因。 他們發現,負面選擇大多源於可預測的原因:變異使基因變短,或者使蛋白質(如刺突蛋白)功能不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