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12輪融資 商湯科技「流血」IPO是資本沒耐心了?
“AI四小龍”終於全部踏上IPO之路。 8月28日,商湯科技啟動IPO,並披露招股書。 根據招股書顯示,商湯科技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營收分別為18.534億元、30.266億元、34.462億元和16.52億元。 招股書援引沙利文的報告稱,按2020年的收入計算,商湯科技已經成為亞洲最大的人工智慧軟體及中國最大的計算機視覺軟體供應商。
目前,商湯科技主要涵蓋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車四大業務板塊,其收入主要來源於軟體平台的銷售,如軟體許可、人工智慧軟硬一體產品及相關服務。
而在中國人工智慧領域,在商湯科技之前,曠視科技、雲從科技、依圖科技早已紛紛啟動IPO進程,但這條路並不如想像中的簡單。 曠視港股IPO一再延遲,目前仍在排隊中;依圖在經歷一系列變動后,已經撤回科創板上市申請;雲從則成為其中唯一一家過會的企業,但上市日程尚未確定。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上述四家企業均未實現盈利。 商湯科技2018年至2021上半年其凈虧損分別為34.33億元、49.68億元、121.58億元和37.13億元,累計虧損超過200億元。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球90%以上的人工智慧公司仍處於虧損狀態;AI產業鏈中90%以上企業也是如此。 多年的連續虧損、高負債等陰影始終盤桓在曠視、雲從、依圖等人工智慧企業上方,儘管在這其中,商湯科技估值最高達到500億元,但虧損亦然。
作為最後一家走上IPO的人工智慧企業,商湯科技能否拔得頭籌,成為「AI第一股」? 一切尚待觀察。
不得已的「流血」上市?
“從融資週期看,這批AI企業到了必須要上市的階段,需要通過二級市場的募資來支撐企業的未來發展。” 業內人士表示,VC基金的週期一般不超過8年,再加上持續虧損,這些企業也不得不到二級市場去募資。
招股書披露,自2014年起商湯科技共計完成12輪融資,總融資金額達5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36.58億元),投資方不乏軟銀、IDG、阿裡、銀湖資本等頭部機構。
在人工智慧競爭最為激烈的時間段,曠視科技、雲從科技、依圖科技都在不同程度上獲得了資本的青睞。 據鳳凰網科技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曠視科技共完成7輪,累計融資金額近13億美元;雲從科技共完成6輪,累計融資金額近26億美元;依圖科技則共計完成10輪,累計融資金額近5億美元。
儘管融資金額相去甚遠,但幾家人工智慧公司,都將研發擺在了最為重要的位置,幾乎融來的大部分資金都投在了研發環節。 其中自2018年至2020年,雲從科技在研發上的投入佔比逐年增加,分別佔各期營業收入的30.61%、56.25%和76.59% 。
據商湯科技招股書披露,自2018年起商湯科技累計投入的研發開支約為70億元,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研發開支分別為8.49億元、19.16億元、24.54億元及17.72億元,分別占收入的45.9%、63.3%、71.3%和107.3%。
而此次募集的資金,商湯科技也擬將其中的60%用於提升其研究及開發能力;剩下的15%將用於業務拓展領域、15%將用於潛在戰略投資及收購機會、10%將用於運營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但不可否認的是,AI企業的造血能力令人堪憂,尤其是當資本市場停止輸血后,AI企業的處境變得越發艱難,IPO成為各家企業能抓住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為了募集更多的資金,商湯科技等企業也紛紛通過投資、併購等方式來提升估值,衝刺IPO。 目前商湯現已對外投資佈局了22家公司,涉及多個領域。
不過也有分析師表示,IPO並不能有效降低其研發成本,只能為其多爭取時間,如果盈利問題仍舊無法解決,後期的處境則更為艱難。
如何讓投資者買單?
“它此前融資速度過快,估值過高,有些老股東也會私下交易該股份,但很難賣出。” 一位接近商湯科技的投資人曾對媒體表示,不少投資人認為此時入股並不划算。
而結合商湯科技披露的近幾年毛利率來看,其2018~2021年的上半年毛利率分別為56.5%、56.8%、70.6%和73.0%,而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行業綜合平均毛利率分別為69.28%、68.72%、63.47%,商湯科技僅在2020年跨過”生死線”。
雲從科技也是如此,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其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6.12%、21.46%和38.89%,均低於行業平均水準。 “AI企業一定程度上都存在巨大泡沫,不管是自我造血,還是後期經營環節,都需要資本的長期投入。” 上述投資人表示,上市很可能會成為泡沫破滅的開端。
商湯科技也在招股書中坦言,在業務記錄期內會產生巨額經營虧損,未來可能無法實現盈利或維持盈利,並且於業務記錄期內錄得負資產凈值或凈虧損。 “未來的流動性、貿易及其他應付款項的支付、資本支出計劃以及到期未償債務的償還,將主要取決於我們維持經營活動產生的充足現金及充足外部融資的能力。” 商湯科技表示。
但也有分析人士稱,一些在商業化模式發展成熟的領域中,進行相關佈局的AI企業將有更多機會,”如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人臉識別領域,市場發展較快,對於深入佈局的AI四小龍來說也更具優勢。 ”
不過,這也意味著,只有在盈利模式較為清晰的領域,資本才會給予更多支援。 不可否認,未來的資本會越來越多的向盈利模式清晰的AI頭部企業集中,這些企業也將有更多資金及機會擴展相應技術場景,提升自身的造血能力;反之,則可能由於”失血過多、輸血不足”而被市場逐漸淘汰。
至於商湯科技,想要成功馳騁資本市場,還需給資本講個”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