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路燈的光污染與昆蟲種群數量下降有關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由於氣候變化、棲息地喪失和殺蟲劑等原因,昆蟲種群正在萎縮。 因素是複雜多樣的,包括森林、荒地、草地和沼澤地的不斷喪失,殺蟲劑的過度使用,氣候變化以及河流和湖泊的污染。 夜間人工照明的使用被認為是昆蟲減少的另一個驅動因素,但是其影響程度仍不清楚。
在英國的一項研究中,發現人工路燈擾亂了夜間飛蛾的行為,使毛蟲數量減少了一半,其中現代LED路燈似乎有最大的影響。 這項研究發表在《科學進展》上,是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據,表明光污染會對當地昆蟲種群產生不利影響,對依賴毛蟲為食的鳥類和其他野生動物產生影響。
研究人員認為,路燈可能會阻止夜間飛蛾產卵,或使昆蟲面臨被蝙蝠等捕食者發現並吃掉的風險。 反過來,在路燈下出生的毛蟲,特別是LED路燈下出生的毛蟲,會改變它們的進食習慣。 研究人員表示,有一些實用的解決方案不會損害公共安全,包括在淩晨時分調暗路燈,安裝運動感測器或使用彩色篩檢程式來切斷最有害的光波段等等。
在這項研究中,來自慈善機構、蝴蝶保護組織、紐卡斯爾大學和英國生態學與水文學中心的專家對英格蘭南部道路兩側的草原和灌木叢中的毛蟲進行了調查。 研究人員調查了在牛津郡、伯克郡和白金漢郡有路燈的26個地點,每個地點都與附近類似的無燈路段進行了比較。 調查顯示,在有照明的地區,毛蟲減少了大約一半(在樹籬中減少47%;在草叢中減少33%)。 在第二個實驗中,在田間設置了照明裝置。 他們發現LED燈下的毛蟲減少了,這表明對毛蟲進食行為有影響。
2019年對昆蟲數量的一項科學審查指出,全世界有40%的物種數量正在經歷急劇的下降。 該研究稱,蜜蜂、螞蟻和甲蟲的消失速度是哺乳動物、鳥類或爬行動物的8倍,而其他物種,如家蠅和蟑螂,可能會蓬勃發展。 昆蟲的消失對整個生態系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昆蟲為許多鳥類、兩棲動物、蝙蝠和爬行動物提供食物來源,而植物則依靠昆蟲授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