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隻「沙幣」被沖上海灘死亡 沙幣究竟是個什麼動物?
最近有報導說美國數千隻「沙幣」被沖上海灘死亡,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沙幣? 這個名字…… 網友好奇心大起,那麼問題也就來了:沙幣是什麼東西,是沙烏地阿拉伯的錢幣嗎? 其實不是錢,而是動物。 那到底是什麼動物呢?
沙幣是一種什麼動物?
沙幣其實是一種海裡的水生野生動物,是一種棘皮動物,屬海膽綱。
也就是說,沙幣和海膽是兄弟,只是長得不一樣而已。
海膽呈圓形、球形或心臟形,身上有疣突和可動的長棘,而沙幣體扁,身上長看似獸毛的短刺和不明顯的叉棘。
沙幣的正式名字叫餅海膽,從英文名 「cake urchin」 直譯出來也是這個意思。 不過,沙幣還有其他許多名字,基本上是按其外形來命名:呈錢幣狀,邊緣比較薄,稱為沙錢或沙幣。 在東非沿岸生長的黃或紫色的裂邊餅海膽,在它們同族兄弟中顯得較大、較薄,它有個很中國的名字,叫海煎餅。
由於普通人無法分得那麼清楚,所以把所有的餅海膽統統稱為沙錢或沙幣。
餅海膽之所以叫沙幣,很可能是因為它與球形的海膽不一樣,其甲殼上下兩面很明顯,上面有排成 5 個花瓣形的區域,和硬幣的外形很相似。
然而沙幣真正看起來像硬幣時,並不是沙幣活著的時候,活著的沙幣是淺棕色和紫色。
我們看到的大多數是它們死後的樣子,白白、圓圓的東西是它們的骨骼,上面有花紋形狀,看起來的確像是銀幣。
一般沙幣離開海水僅能存活幾分鐘,待潮水一退,它們一個個就開始變幹死亡,因此我們很難看到沙幣活著的樣子。
在我國能看到沙幣嗎?
沙幣分佈廣泛,在世界各地的淺海、潮間帶或者潮下帶的沙灘都有它們的身影,有的藏身於沙子中,有些則在水深 3000 米的海床,讓我們平常看不到它們。
沙幣和其他海膽類一樣,天生膽子小,只要一見敵人,就會逃跑,因為它們不能很快移動,鑽進沙里是最好的選擇。
當它們穴居沙中,隨水流入口中的有機顆粒和浮游生物就是它們的食物。
有時為了攝食,它們也會根據食物豐富程度作出運動,少則每天移動 10 釐米,多則 1 公尺。
沙幣以花瓣圖案的一面為上方,而擁有眾多突觸的一面在下方。 上下兩面都有孔,分工明確,由上面孔伸出的管足用於呼吸,而從下面的伸出的管足用於取食,或與刺配合進行運動。
它們的運動與海星有點相似,底部的棘刺先把身體撐起,然後管足抓緊岩石進行移動。 即使被海浪拍打上岸,它們的棘刺及管足也可以把自己翻正,以便再鑽回水裡。
沙幣沒有像哺乳動物一樣的嘴巴,只有較為原始的口器,位於下面的中心位置。 口器內的五個類似牙齒一樣的東西是用來磨碎食物。 這個口器在下面,它們又如何進食呢? 就是把自己豎起來……
它們吃東西的過程非常緩慢,先要把食物研磨十幾分鐘才吞進肚子里,然後又需要花長達兩天來消化。
沙幣能吃嗎?
沙幣只是個頭挺大,身體都是骨骼,沙幣可食用的肉極少,甚至比其它海膽和海星的肉都少。 雖然沒有發現它有毒,但其肉並不好吃,就連海洋動物都不喜歡吃。
有人還問,沙幣既然不能吃,能玩嗎? 可氣的是,沙幣雖然好看,氣味卻非常難聞,更何況它們離開海水就死亡,你肯定不想要一些臭哄哄的死東西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