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閃付微信條碼互通 支付迎變局
支付行業近期消息頻頻。 8月24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微信支付實現了與銀聯雲閃付的互聯互通,通過雲閃付App可以向微信帳戶付款。 不同於雲閃付成為淘寶支付管道,雲閃付與微信支付的合作是形成了條碼支付互聯互通,通過打破技術屏障,更利於支付市場的開放和公平。
條碼支付互聯互通
8月24日,北京商報記者使用多名用戶賬號測試發現,通過雲閃付App”掃一掃”,掃描個人微信”收款二維碼”,便可完成付款。 在雲閃付App展示的交易詳情頁面,顯示收單機構為”財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財付通”),交易分類為”百貨日用-日用百貨”。 而在微信收款頁面,也會出現「來自銀聯雲閃付支付使用者」字樣。
事實上,雲閃付與微信支付的合作由來已久,早在2020年1月,便有媒體報導稱中國銀聯與財付通達成條碼支付互聯互通合作,將共同研究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方案,建立全面互掃互認的條碼支付服務網路。 隨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等多家銀行宣佈使用手機銀行App,也可實現向微信使用者的直接轉帳。
隨著微信支付與雲閃付實現條碼支付互聯互通的消息傳出,微信支付何時能實現與支付寶的”夢幻聯動”也被認為有了更多可行性。
經北京商報記者實際體驗,當前雲閃付與微信支付兩家平台之間,僅實現了雲閃付掃描微信二維碼的單項操作,微信掃描雲閃付收款碼還無法完成付款。 在北京商報記者測試的帳號中,也無法使用雲閃付掃描支付寶個人收款碼進行付款。 另據公開平台網友反饋,已有部分用戶可通過雲閃付向支付寶個人收款碼進行付款。
對於當前微信支付與雲閃付、支付寶與雲閃付條碼支付互聯互通進展,以及後續在與其他平臺實現互通方面有何規劃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也分別向三方進行了瞭解,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對方回復。
不過,支付寶客服回應北京商報記者指出,使用者能否使用雲閃付App掃描支付寶收款碼付款,具體要看所處地區以及使用的銀行卡,當前還有很多地區尚未覆蓋。 對於支援雲閃付向支付寶付款的地區使用者,具體能否使用這一功能也要以掃描後頁面提示為準。
在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看來,在平台經濟打破壟斷、支付市場的開放公平以及便利消費者的大背景下,微信支付、支付寶以及雲閃付三方近期動向,表明支付行業在條碼支付互聯互通、平台開放支付方式等方面出現了明顯的進展,有利於支付市場更加開放、公平。
使用者更關注優惠與便捷性
關於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業內普遍認為是監管與支付機構等多方推動的結果。 2019年9月,央行發佈《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明確提出推動條碼支付互聯互通,研究制定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標準,統一條碼支付編碼規則、構建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體系,打通條碼支付服務壁壘,實現不同App和商戶條碼標識互認互掃。
北京商報記者在微博等多個公開平臺注意到,近期關於不同支付機構之間互通的消息,也引發了用戶的參與討論。 除了認可打破支付機構壟斷將是大趨勢外,更多使用者將關注的焦點放在了使用雲閃付的優惠力度以及便捷性方面。
根據用戶反饋,使用雲閃付App具備轉帳免手續費、支付隨單立減以及信用卡積分等多重優惠,還會聯合部分線下收款場景發放各類優惠券。 對於雲閃付與微信支付實現互通,不少使用者稱更期待能夠帶來更大的福利。
此外,還有存在使用不同支付機構進行收款需求的使用者直言,在實現條碼支付互聯互通后,可通過一個App對不同平臺提供的條碼實現支付、收款等功能,能夠避免重複下載支付App的問題。
蘇寧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孫揚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壟斷會讓市場缺乏活力,會讓消費者缺少選擇,長此以往便會進一步傷害消費者的權益。 對於普通用戶來說,推進條碼互通,也能讓支付市場更有生機,降低消費者使用第三方支付還款、充值、轉帳等手續費。
中小機構的曙光
除了為用戶帶來便利外,支付寶、微信支付以及雲閃付作為頭部支付平臺,三方的聯動也讓支付行業中的小機構看到了曙光。 多位分析人士認為,微信支付、支付寶、雲閃付近期的動作,走出了支付行業互聯互通的一大步。
孫揚指出,雲閃付與微信支付實現互聯互通,實際上也是讓微信支付收單的市場面向雲閃付和銀行更加開放,讓更多的中小支付機構可以參與到龐大的收單和支付市場業務中。 “但這也需要互聯互通的範圍持續擴大,強強聯合只會讓分化加劇,強弱聯合才是提升市場活力的關鍵所在,有助於中小機構的創新和公平競爭,具備科技能力、優質服務和體驗感的中小機構才能夠脫穎而出,行業格局將進一步發生變化。”
於百程同樣提到,市場的開放和公平,更利於機構間的充分競爭,客觀上給予了中小機構機會。 但對於提供聚合支付業務的機構來說,可能會造成不利影響。 “支付行業實現互聯互通後,商戶需求減弱,聚合支付原有的優勢不再具備競爭力,同樣面臨出清風險。”
於百程強調,目前支付市場的格局已經比較穩定,支付是巨頭流量的重要入口,為巨頭的業務提供了基礎數據支撐,因此巨頭會投入更多精力保證支付的優勢,並且到外部管道搶奪使用者。 可以預見的是,支付競爭方式會更加多元化,一些特色的支付機構有機會搶得一席之地。 北京商報記者 岳品瑜 廖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