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核技術滅蚊」上熱搜,廣州蚊子工廠日產 500 萬隻絕育蚊子
人類為了消滅蚊子,真是什麼手段都用上了。 一則中山大學用核技術滅蚊的消息衝上熱搜,相關論文也已發表在 Nature 上。 核技術…… 滅蚊? 是不是太狠了? 更狠的是,中山大學 6 月份還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成立了核技術(昆蟲不育)協作中心,雙方要在用核技術控制通過蚊子傳播的傳染病上展開合作。
不過請放心,肯定不是說要用核彈打蚊子的意思。
這裡的核技術是通過核輻射讓蚊子不孕不育,這種方法叫做SIT(Sterile Insect Techniques)
傳統的做法一直是把絕育了的雄蚊子釋放出去,讓他們和野外可生育的正常蚊子搶老婆。
雌蚊子和絕育雄蚊子交配后無法產生後代,逐漸減少這個蚊子種群的數量。
But! 這裡有一個問題。
核輻射可不是鬧著玩的,受過輻射的雄蚊子本身就活不了幾天了,交配的競爭力也會下降。
被輻射的雄蚊子:我倒是想去搶老婆,可我搶不過它們呀。
所以這個方法一直沒能成功地大規模應用。
那中山大學怎麼就成功了?
中山大學的思路很巧妙,是將 SIT 和另一種滅蚊的方法 IIT 結合在一起使用。
下面具體來看看。
核輻射+細菌感染雙保險滅蚊
除了核技術以外,還有一種讓雄蚊子絕育的辦法叫IIT,Incompatible Insect Technique。
簡單的說是讓雄蚊子感染一種叫沃爾巴克氏體(Wolbachia)的細菌,感染的雄蚊子和雌蚊子交配後產下的卵是無法發育的。
But! 沒錯 ,But 又來了。
如果雌蚊子和雄蚊子感染了同一菌株,那他們的後代還是可以發育。
這是因為這種細菌也夠狠。
為了保證自己種群的繁殖,沃爾巴克氏菌甚至進化出了一種能操縱蚊子繁殖過程的機制。
沃爾巴克氏菌無法通過蚊子精子傳給下一代小蚊子,只能通過卵子。
所以當受感染的蚊子精子與未受感染的卵子結合后,沃爾巴克氏菌有種辦法讓小蚊子胚胎的第一次細胞分裂失敗。
如果卵子也是被感染的,那就相安無事。 讓受感染的小蚊子成功發育,繼續去傳播細菌。
IIT 這種方法僅在一些小規模試驗上成功過。
因為科學家要培養的是受感染的蚊子蛹,數量多了就很難精準地把每一隻雌蚊子都挑出來。
要是有受感染的雌蚊子被不小心釋放出去,時間長了整個蚊子種群都會被替換成受感染的,再後面繁殖就不受影響了。
中山大學在 2015 和 2016 年的兩篇論文,提出了將核輻射的 SIT 與細菌感染的 IIT 兩種方法結合在一起使用。
關鍵點在於,研究人員發現讓雌蚊子絕育所需的輻射劑量要比讓雄性蚊子絕育的低,低到不怎麼影響雄性蚊子的生殖競爭力。
具體方案上是培養一大批感染沃爾巴克氏菌的蚊子蛹,因為雄蛹體積一般比雌蛹小,長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分出雌雄兩堆。
對雄蚊子那堆蛹進行低劑量核輻射,確保即使有雌蚊蛹混在其中也使其絕育。
最後把感染細菌的雄蚊子和絕育了的雌蚊子一起放出去,確保方法在實際應用中成功。
廣州日產 500 萬隻絕育蚊子
廣州因為蚊子太多,是中國登革熱傳播率最高的城市。
2015 ~ 2016 年,農業部批准中山大學團隊在廣州市南沙區沙仔島、番禺區大刀沙島兩地進行了露天釋放試驗。
通過在 2-3 年間持續釋放絕育蚊子,最終每年野生蚊種的數量平均減少 83% ~ 94%, 且在長達 6 周內都偵測不到任何蚊子,當地蚊子種群被基本消除。
最開始的時候要往居住區釋放大量蚊子,當地居民很少有表示贊成的。
實驗開始后,效果顯著,在兩地人們受到蚊子叮咬的次數都大大減少。
再統計一次就有超過 50% 的居民表示支援這項工作了。
中山大學對於滅蚊這件事可是認真的。
據廣東廣播電視台報導,現在廣州的「蚊子工廠」,每天可培育500 萬隻絕育帶菌的雄蚊子。
論文位址: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407-9
參考連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