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疫情加劇晶片短缺 全球晶片商庫存價值650億美元創紀錄
在疫情衝擊供應鏈的當下,從汽車到智能手機等多個行業都在高喊”缺芯停產”,甚至有人擔心長期供不應求會推高通脹,進而影響到貨幣政策轉向。 但也有報導發現,全球主要晶元製造商的庫存價值正在上沖650億美元的創紀錄水準。
據彭博社,馬來西亞的新冠確診病例數正在激增,有可能加劇半導體和其他零部件的短缺現狀。 目前該國新增感染的七日均值超2萬,是6月底的四倍多,危及解除封鎖和恢復全部產能的計劃。
分析指出,馬來西亞近年來已成為晶元測試和封裝的主要中心,英飛淩、恩智浦半導體和意法半導體等都在當地設立了工廠。 測試和封裝是半導體生產的最後一步,這令馬來西亞在整個產業鏈上的地位非常重要,該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主席Wong Siew Hai指出:
“馬來西亞是全球半導體貿易的主要參與者,因此,供應鏈中任何地方的任何中斷,都會對生態系統中的其他地方產生連鎖反應。”
據媒體梳理,日產汽車、福特汽車、通用汽車、英飛淩半導體、意法半導體都在近期”甩鍋”馬來西亞,稱該國疫情爆發引發的第三次封鎖,正導致半導體等相關零件短缺,一些熱門車型不得不暫時停產,也對晶元廠商的三季度銷售構成負面壓力。
金融數據機構HIS在研報中稱,封裝和測試業務特別容易受到病毒的影響,因為與晶元製造相比,它們需要更多的人員,而晶元製造是一個高度自動化的過程。 這令泰國、越南和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本輪疫情備受矚目,因為直接造成並加劇了全球晶元短缺的困惱。
然而,與此同時,日經新聞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截至6月底,全球9家領先晶元製造商的總庫存達到647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因為”這些公司迅速採取行動提高產量,以緩解長期短缺的問題,這種短缺已經擾亂了汽車行業及其他行業的供應鏈。 ”
該文章稱,目前這種庫存狀況還能應對穩定增長的需求,產生庫存過剩的風險很小,但晶元製造商們已經開始擔心這種發展可能會在”後疫情時代”導致供應過剩,進而打壓晶元價格。
晶元製造商在今年第二季度的存貨周轉率為7.8,創下18個月新高,打破了”總庫存增加時,周轉率通常下降”的一般規律,反映出旺盛的需求導致銷售增長一直快於庫存積累。 一般情況下,庫存周轉率越高,說明企業從投入庫存到完成銷售的時間越短,資金的回收速度越快。
但英飛淩等知名晶元廠商的內部人士發出預警稱,當前不斷增加的庫存不一定準確反映了實際的晶元需求,例如一些汽車製造商轉換策略而擴大晶元庫存,以備應付未來供應鏈干擾的不時之需。 這代表當晶片供應”勢必”再一次超越需求時,晶元價格會在過剩庫存之下遭遇暴跌。
摩根士丹利便在一周多前高喊記憶體全行業的「凜冬降至」,引發美股晶元股應聲大跌:
摩根士丹利認為,晶元短缺下的大量需求已經開始回調, 供應正在趕上需求,價格趨勢可能從明年開始扭轉向下,尤其是DRAM存儲行業。 摩根士丹利預計,一旦盈利增長預期逆轉,行業PB估值可能會縮水近30%,實際情況可能會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