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AI DAY:一場行為藝術秀
特斯拉舉辦了 AI Day 主題會。 會上展示了”Dojo”神經網络訓練超級計算機、純視覺全自動/輔助駕駛系統(FSD,Fully Self Driving)以及特斯拉的首款人形機器人Tesla Bot 。 會後第二天,馬斯克轉發了官網的招聘連結,大張旗鼓地說服全球人工智慧人才加入特斯拉。
馬斯克表示,特斯拉人工智慧日”完全”是為了招募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專家為公司的人工智慧工作。 但這一活動顯然也針對投資者和分析師。
會上,馬斯克做完簡短的開場白后,特斯拉人工智慧首席執行官安德列·卡帕西(Andrej Karpathy)就特斯拉的駕駛員輔助系統做了高水準的介紹,並在接下來由多位Autopilot負責人輪番上臺做細節說明。 三個小時的發佈會,留出一小時答記者問,特斯拉顯得誠意滿滿。
這場科技感十足的人工智慧日,在最後一小時藉由記者之口完成了主題昇華,為特斯拉披上一層”拓荒者”外衣。
We have because the lights are like interrogation light so that we actually cannot see either we go great.在軟體和硬體方面,一切都很遙遠。 我們做的事情讓一切變得接近,這就像探照燈,我們實際上看不到我們做得很好。
別的公司在研究多感測器自動駕駛,特斯拉說只用眼睛就能開車
特斯拉 AI 總監 Andrej 介紹了新款基於視覺的自動駕駛系統 FSD,它通過八個攝像頭的數據輸入進單個神經網路中,整合成 3D 環境的感知,計劃用於汽車自動變換車道、在高速公路上行駛、駛入停車位並走出來等科目。 不過這項功能要等兩年後,特斯拉汽車安裝上自製晶元後才能實現。
為什麼晶元如此重要,對於特斯拉來說,在其他車企做多感測器自動駕駛時,它選擇轉向純視覺的深度學習,他們從頭設計了神經網路,按照生物視覺方法去建模,並利用多頭路線,其中包括相機校準、緩存、佇列和優化以簡化所有任務。 這些策略最終説明特斯拉將雷達從 FSD 和 Autopilot 套件中淘汰,並採用了純視覺模型。 儘管特斯拉解決了自動駕駛的視覺問題,但也堆積了大量實時計算的數據。
能夠讓特斯拉在AI視角的道路上狂奔,最根本的問題是解決數據交換和計算的難題,自動駕駛運算需要極高的頻寬和極低的延遲。 會上Autopilot 硬體高級總監 Ganesh Venkataramanan 捏住一塊D1 晶片,興致勃勃地表示這將是特斯拉 超級計算機系統的一部分。 這塊晶元採用了 7nm製造工藝,具有 362 teraflops 的處理能力,特斯拉將 25 個這樣的晶片放置在一個「訓練塊」上,其中 120 塊放在一個伺服器機櫃中,有每秒超過 1 億億次的運算能力(10 的 18 次方),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 AI 訓練計算機。 與業內其他產品相比,在同樣的成本上,ExaPOD 的性能要高 4 倍,能耗比高 1.3 倍,佔用空間縮小了 5 倍。
特斯拉還圍繞這套計算系統構建了完整的軟體堆疊,深度學習框架用的是 PyTorch,同時計劃讓下一代 Dojo 性能再提升 10 倍。
特斯拉宣稱 D1 處理器的 I/O 頻寬是目前行業最頂級網路晶片的兩倍水準,D1 處理器在浮點計算性能和片外頻寬 (Off-chip Bandwidth) 上,都遠遠領先於Google的 TPU 和其它頂級科技公司自己用 GPU 打造的分散式計算陣列的水準,即一個可以無縫連接,實現超大規模分散式計算、超高I/O頻寬的多晶元模組(MCM)超級計算機。
儘管還未投入使用,但晶元的研發專案卻始於2019年。
兩年前,一家車企傳出造晶元的風聲,還表現為特斯拉為夢想與現實的抉擇矛盾,那時特斯拉所展露的科技狂熱,無疑是給大眾一種遲疑感。
兩年過後,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大眾,早已浸染過更真實的科技硬體和軟體環境。 “VR+5G+AI”的技術用於春晚直播,”CV+雷達感應+強化學習模型”的硬科技投入到VR遊戲,大眾從凝視高高在上的科技名詞到親身體驗,無一不在驚歎這場出色的”時間”公開課。
而對於一路高調,制定火星移民SpaceX計劃,在高科技汽車這條路上變得愈發超前的特斯拉來說,調用社交平臺,在Twitter上一呼百應,在當下塑造一個富有人類終極理想的角色,已經進入驗收倒計時環節。
馬斯克在演講中說,2022年發射至少2艘載貨飛船去火星,以安放未來飛行所需要的動力、採礦和生命支持系統,並計劃到2024年將首批人員送往火星,在那裡建設一個基地。 如果這一構想能夠實現,所有目前應用於汽車系統的資源將全部配置於新系統,特斯拉的模式將突破地球競賽模式,在宇宙中一家獨大。
接受採訪時,馬斯克也表示,目前 Dojo 系統的首要任務是服務特斯拉自己內部需要,包括並不限於路測數據標註、模型訓練、跑模擬環境生成更多路測數據等各類任務。 但是,Dojo 本質上是一個 ASIC 屬性的計算設備,也就可以被看作是一個通用型的神經網路訓練設備。 未來,不排除 Dojo 也是可以提供給其它機構使用。 當然,那時特斯拉的目標已經在地球之外了。
馬斯克:機器人只是一輛沒有輪子的特斯拉
發佈會上還展示了一個人形機器人模型,Tesla Bot 。 與特斯拉汽車相同,機器人將使用基於視覺的神經網路,AP的攝像頭以及FSD的全套計算設備,同時還會有Dojo超算的加持,為其提供自動標籤、以及訓練等,將有助於代替人類從事”重複性和枯燥的任務”。
在幾張PPT中,我們可以瞭解到 Tesla Bot 的一些資訊:
身高1米73,速度最高可達8千米每小時,載重18千克。 得益於羽量級材料的使用,機器人的體重只有56.7千克。 此外,Tesla Bot還搭載了40個機電執行器 ,人類級別的手和兩隻腳。
機器人將通過力反饋感應來實現平衡,臉則會作為顯示使用者信息的螢幕。
拆拆補補,汽車上配件用在機器人身上,就是又一款新品。
馬斯克在會上表示將出售特斯拉機器人,最快明年出原型機。 為了讓這場演說更具說服性,馬斯克還安排了一個穿著氨綸套裝的人在會上跳了一段「機械舞」,動作絲滑程度一度讓觀眾以為機器人走出科幻片。
馬斯克本人對這段的描述相當滑頭:
Obviously, that was not real. But , basically, if you think about what we’re doing right now with the car’s template is arguably the world’s biggest robotics company, because our cars are.很明顯,那不是真的。 但是,基本上,如果你想想我們現在用汽車範本做的是什麼,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機器人公司。
然而,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機器人工程講師卡爾·貝瑞 (Carl Berry) 諷刺道:我並不是說他不應該做這樣的研究,但這通常是過度炒作。 在製造業中部署機器人和人工智慧通常需要製造最簡單的機器,而不是最複雜的(人形)機器。 如果馬斯克願意,他可以在 2022 年生產出看起來像特斯拉機器人的東西,他甚至可以將它發送到太空,只為成為頭條新聞。 毫無疑問,機器人技術正在對製造業產生巨大影響,但沒有必要讓機器看起來像人類。
每年都是這一招,年年都有歷史遺留問題
特斯拉人工智慧日在盤后交易結束后舉行,因此特斯拉的股票投資者要到週五上午才有機會參與。
此前特斯拉股價下跌2.25%,至673.47點,反映出市場普遍疲軟。
而在上週一,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域開啟了一項特斯拉自動駕駛儀的調查,調查內容與與路邊應急車輛相撞有關。 聲明暗示將採取比以前更嚴厲的調查措施。 在此前負面資訊纏身的特斯拉,此時舉辦發佈會有轉移矛盾的可能性。 但特斯拉的大創意未必會轉化為現實,歷年特斯拉主題日的意圖都很曖昧。
2019年4月,特斯拉在加州帕洛阿爾托總部舉行了有史以來首次「自動駕駛日」(Autonomy Day)活動,馬斯克提出了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的願景,並預言這將使特斯拉及其客戶都有利可圖。 不久之後,特斯拉從華爾街籌集了20多億美元資金。
2020年9月,特斯拉弗里蒙特工廠迎來了「電池日」(Battery Day)活動,其重點是該公司計劃自行製造電池,儘管特斯拉承諾將繼續從世界領先的供應商那裡採購電池。 這些電池被稱為4680,它們的規格尺寸更大,目前仍處於開發狀態,尚未批量生產,這導致了特斯拉電動皮卡CyberTruck和電動卡車Semi的延遲。
現在,特斯拉即將迎來首次「人工智慧日」(AI Day),説明特斯拉從其FSD和自動駕駛套件中退出雷達,採用純視覺模型。 但特斯拉上周才剛剛完成了首個 Training Tile 的工作測試,成功在這個模組上面跑了 Autopilot 部門老大–AI 大神安德烈開發的的 minGPT 模型,人形機器人目前僅是舞臺上一段行為藝術秀。
在特斯拉AI Day前一天,百度也召開以”AI這時代,星辰大海”主題的百度世界主題大會,發佈了沒有方向盤和油門踏板、看起來像個移動太空艙的”汽車機器人”。 組起央視主持人和頂流明星的CP,在央視新聞上將科技成果呈現給觀眾。
在蔚來汽車陷入自動駕駛輿論漩渦時,百度聯手央視新聞抓住大眾的關注度,乘勢而上再定義自動駕駛智能汽車,在公共議題的螺旋中打破沉默,展示百度”汽車機器人”和無人車出行服務平臺”蘿蔔快跑”。
如果企業主動作為是科技落地的催化劑,那麼科技創新力則是檢驗傳播效力的根基。 百度的新品汽車不僅突破了人們對汽車、對機器人的想像,更是解鎖了科技傳播的流量密碼。
至於百度的無駕駛艙和無人打車的成果到底如何,難度並不比特斯拉的攝像頭開車系統更低。 但在新品打造的前半部分進程,品牌更多是利用民眾對科技創新力的期待,建立品牌的親和力,同時吸引社會投資,爭取長期同心協力的合作夥伴。
在這方面,馬斯克深諳Twitter”吸金”的邏輯,如果馬斯克不瘋狂,才是奇怪的事。
“我們總是高估技術的短期效應,而低估它們的長期影響力”
“如果我告訴人們我正在使用概率邏輯來推理如何最好地修剪邏輯引擎中出現的反向連結推理樹,他們不知道我在說什麼。” 世界首個機器人公民索菲亞(Sophia)的研究者Goertzel 說。 “但如果我給他們看一張美麗的微笑機器人臉,他們就會覺得類人人工智慧可能確實就在附近並且可行。”
這種感覺正是馬斯克想要灌輸給他的觀眾的東西,無論他們是投資者還是其他人。 他甚至不需要真的推出PPT上的機器人來出售夢想,他所需要的只是一個穿著氨綸套裝的舞者。 現在,這就是創新。
Tesla Bot 讓我想起的是 索菲亞:出現在聊天節目和雜誌封面上的機械聊天機器人。 索菲亞依靠口出狂言來愚弄觀眾,是事情。 但它也有工作要做。 正如機器人的創造者之一 Ben Goertzel在 2017 年說的那樣,索菲亞通過激發科技工作者和大眾的想像力來工作,鼓勵我們以為未來科技比理論上更近。 在此過程中,機器人為其製造商提供資金和新聞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