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形成免疫屏障后 可以擇期開展加強針接種
國內達成20億劑次的新冠疫苗接種量已近在咫尺,免疫屏障的構建預計也將在不久后完成。 在這種情況下,近期全國多地出現的德爾塔變異毒株讓”是否應該開展加強針接種”的話題受到熱議。
國葯集團中國生物首席科學家、副總裁張雲濤23日在接受《環球時報》等媒體採訪時表示,在國內和阿聯酋進行的臨床研究顯示,中國生物滅活疫苗加強針的安全性良好。 在國內實現”應接盡接”、形成免疫屏障后,可以擇期開展加強針接種。
據張雲濤介紹,國葯集團中國生物滅活疫苗日前已在國內完成18歲以上人群與3-17歲人群的加強針I./II.期臨床試驗,三針疫苗按照0、28、56天程序接種。 整體研究結果顯示,該疫苗在3歲以上人群中接種3劑后,安全性與耐受性良好,並能夠誘導較強的抗體反應。 此外,中國生物滅活疫苗於今年6月在阿聯酋也啟動了加強免疫試驗,同樣顯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免疫原性的結果正在監測過程中。
去年12月30日,國葯集團中國生物北京公司研製的新冠滅活疫苗獲批附條件上市,隨後在國內展開大規模接種,最早一批接種者完成免疫程式至今已超過6個月。 張雲濤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從目前的數據來看,無論採用何種技術路線,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接種半年左右抗體水平都會下降。 綜合各類數據看,接種中國生物滅活疫苗兩針6個月後,體內的抗體水平出現下降趨勢。
作為全球最早開展新冠疫苗大規模接種的國家,以色列近期發現,其使用的輝瑞疫苗保護效力自6月初開始出現明顯下降。 該國衛生部根據6月20日至7月17日的疫情數據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輝瑞疫苗預防德爾塔變異毒株感染的有效率降至39%,但在預防住院和重症方面依然有良好效果。 該部門表示,在接種完疫苗較長時間后,無論接種者年齡,疫苗起到的保護作用都逐漸減弱。 目前,以色列已開始為部分人群接種加強針。
德爾塔變異毒株已經成為多個國家的主要流行毒株。 近幾個月來,在廣州、南京、鄭州等地引發疫情的新冠病毒均為境外輸入的德爾塔變異毒株。 不少研究顯示,德爾塔變異毒株不僅有更強的傳播力,也會一定程度上影響疫苗的保護效果,這讓各國疫苗接種策略面臨了新選擇:下一步應優先推動加強針還是變異株疫苗?
張雲濤認為,在國內實現”應接盡接”、形成免疫屏障的情況下,為特殊人群擇機開展加強針接種應該是優先選項。 張雲濤補充稱,特殊人群一方面應該包括60歲以上的老年人,此前進行的I./II.期臨床試驗顯示,老年人在接種疫苗后的免疫原性低於其他人群;另一方面,餐飲、航空、快遞等行業的從業人員也屬於特殊人群,應該接種加強針。
張雲濤同時表示,在阿聯酋的加強針研究中,受試者接種第二針和第三針的間隔在6個月以上,較長的間隔時間使得受試者體內的抗體水準得到大幅度提升,甚至能增長5-10倍,顯示出加強針在預防變異毒株感染及預防發病方面作用明顯。
“實驗室數據和一些真實世界研究均顯示,中國生物滅活疫苗針對德爾塔等變異毒株依然是有效的”,張雲濤向《環球時報》記者強調,中國生物也在一直在密切觀察新冠病毒的變異情況,針對南非發現變異株、德爾塔變異株的滅活疫苗研發均在進行中,目前已經向監管部門滾動提交資料。 在其他技術路線上,針對變異株的重組蛋白疫苗、mRNA疫苗研發也都在進行中。
張雲濤介紹稱,中國生物採用替換毒株的方式進行變異毒株疫苗的研發,在變異毒株疫苗獲批進行臨床研究后,中國生物將首先進行安全性評價,此後與現有滅活疫苗進行加強針的序貫接種研究,這些研究都完成後才可以使用,”這一過程耗時會比較長。 ”
根據國家衛健委23日發佈的最新數據,截至22日,全國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19.47億劑次,單日接種量為1108.5萬劑次,速度已有所放緩。 張雲濤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稱,整體上看,18歲以上人群的疫苗接種率已經比較高,但其中還有一些人群沒有廣泛接種,如有糖尿病、高血壓、免疫缺陷疾病的民眾,這部分人群數量是比較大的。 目前,中國生物也在加緊進行針對上述人群的臨床試驗,爭取儘早實現”應接盡接”。
與此同時,加快未成年人的疫苗接種也被認為是構築免疫屏障的重要部分。 此前,中國生物和科興的滅活疫苗均已獲批為3-17歲人群接種,各地近期已經開始首先為12-17歲人群開展接種。 據張雲濤透露,從臨床試驗和目前的接種數據看,疫苗是非常安全的。 張雲濤認為,應該加強對這一人群的疫苗接種,因為他們大多是學生,學校內人員比較聚集,為他們提供保護是非常重要的。
《環球時報》記者當日還從中國生物方面獲悉,今年6月29日,中國生物全球最大新冠疫苗生產基地正式落成投產。 截至目前,中國生物新冠疫苗整體年產能超過50億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