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表明,大腦記憶信號跟血糖水平有關
據外媒報導,一項在老鼠身上進行的新研究發現,一組已知有助於記憶形成的大腦信號可能也會影響血糖水準。 來自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在大腦中被稱為海馬體的區域有一種特殊的信號模式。
過去的研究表明,海馬體跟記憶形成有關,另外它還會影響到新陳代謝,即飲食營養素轉化為血糖(葡萄糖)並作為能量來源供應給細胞的過程。
資料圖
這項研究圍繞著一種被稱為神經元的腦細胞展開,這種腦細胞”燃燒”(產生電脈衝)來傳遞資訊。 近年來,研究人員發現,海馬體神經元在數毫秒的週期內相互放電,這種放電模式被稱為「尖波漣漪」,因為它的形狀被腦電圖描記器(EEG)捕捉到,腦電圖器是一種用電極記錄大腦活動的技術。
8月11日發表在《自然》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海馬體的尖波漣漪群在幾分鐘內確實會導致老鼠體內的血糖水準下降。 雖然細節有待證實,但研究結果表明,這些波紋可能會調節胰腺和肝臟釋放激素的時間以及腦下垂體釋放其他激素的時間。
“我們的研究首次展示了海馬體中啟動的腦細胞簇如何直接調節新陳代謝,”這項研究的論文資深研究作者György Buzsáki說道,”我們並不是說海馬體是這個過程中唯一的參與者,但大腦可能通過尖銳的波波紋在其中有發言權。 ”
胰島素是由胰腺細胞釋放的,但不是持續的而是週期性的爆發。 研究人員們表示,由於尖波漣漪主要發生在非快速眼動(NREM)睡眠期間,睡眠障礙對尖波漣漪的影響可能在睡眠品質差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水平之間提供了一種機制聯繫。
Buzsaki的團隊之前的工作表明,在非快速眼動睡眠期間,尖銳的波波紋參與了在同一天晚上永久存儲每天的記憶,他在2019年展開的研究發現,當波紋被實驗延長時老鼠學會了在迷宮中更快導航。
“有證據表明,出於效率的原因,大腦進化了以使用相同的信號來實現兩種截然不同的功能,即記憶和荷爾蒙調節,”論文通訊作者David Tingley博士指出。
雙重角色
研究人員稱,海馬體是一個發揮多種作用的很好的候選大腦區域,因為它連接到其他大腦區域,並且海馬體神經元有許多對激素水準敏感的表面蛋白(受體),因此它們可以作為反饋迴路的一部分調整自己的活動。 新發現表明,海馬的波紋作為這個迴圈的一部分降低了血糖水準。
Tingley說道:「動物可能會首先發展出一種系統以有節奏的週期控制激素釋放,但當它們後來發展出更複雜的大腦時就會將同樣的機制應用到記憶上。 ”
研究數據還表明,海馬尖波紋波信號被傳遞到下丘腦,下丘腦被認為支配和影響胰腺和肝臟,但這是通過一個叫做外側隔的中間大腦結構。 研究人員發現,漣漪可能僅僅通過振幅影響側隔,而不是波紋組合的順序,後者可能在信號到達皮質時會對記憶進行編碼。
跟這一理論相一致的是,在非快速眼動睡眠中出現的每分鐘30次以上的短時間漣漪會導致外周葡萄糖水準的下降,這比單獨的漣漪要大好幾倍。 重要的是,關閉側隔可以消除海馬尖波波紋對周圍血糖的影響。
為了證實海馬體放電模式能夠讓葡萄糖水準下降,研究小組使用了一種叫做光遺傳學的技術,他們重新設計了海馬體細胞–包括光敏通道、人工誘發漣漪。 通過玻璃纖維照射這些細胞會產生跟老鼠行為或大腦狀態無關的漣漪。 跟天然的波紋相似,合成波紋降低了糖的含量。
接下來,該研究小組將尋求擴展其理論,即幾種激素可能會受到夜間劇烈波動的影響,其中包括通過對人類患者的研究。 Buzsaki表示,未來的研究可能還會揭示可以調節血糖波動、改善記憶力的設備或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