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新研究揭示果糖改變腸道,造成越吃越胖
頂尖學術期刊《自然》近日上線了一篇與日常飲食密切相關的研究論文。 科學家們發現,食物中的果糖會促進小腸表面積擴大,增強吸收能力。 當實驗小鼠天天喝富含果糖的飲料時,結果就不妙了:腸道的改變導致動物越吃越胖,體重增加,還可能促進腫瘤生長。
果糖在現代飲食中幾乎隨處可見,來自高果糖的玉米糖漿、餐桌上的蔗糖,還有水果等天然食物。” 研究負責人Marcus DaSilva Goncalves教授說,”果糖本身沒有害處。 這裡說的是過度攝入的問題。 我們的身體不是為現在攝入那麼多果糖而準備的。
Goncalves教授與同事們在2019年曾發現,給結直腸癌模型小鼠餵食糖漿,其中的果糖經過代謝產生了一種果糖-1-磷酸,會促進腫瘤生長,而阻斷果糖代謝有助於防止這種情況發生。
順著這一發現,研究人員又繼續檢查了健康小鼠的腸道,看看果糖及其代謝產物對腸道細胞有什麼影響。
研究人員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相比日常喝水的小鼠,喝糖漿的小鼠其小腸壁的內表面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變化:腸絨毛的長度增長了25%~40%。
凸起的腸絨毛結構讓小腸的表面積大大增加,有助於小腸從食物中吸收營養,包括糖和脂肪。 為了確認變長的腸絨毛有沒有增強小鼠的吸收能力,研究人員將小鼠分為三組,分別餵食普通飲食、高脂肪飲食、高脂肪食物+糖漿飲料的”套餐”,並進行比較。
幾周以後,相比單單高脂肪,高脂肪+果糖的”套餐”讓小鼠更加肥胖,體重和脂肪都增加得更多。
▲同時攝入高脂肪和富含果糖的糖漿,增肥效果比單純攝入高脂肪更明顯(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論文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Samuel Taylor分析,攝入果糖引起的這種變化從演化的角度來看對小鼠是有好處的。 “哺乳動物,尤其是溫帶氣候中需要冬眠的哺乳動物,在果實成熟的秋季,可以攝入很多果糖。 大量果糖可能有助於這些動物吸收更多營養並將其轉化為脂肪,以備過冬。 ”
然而,在飲食富足的現代人類社會中,這種機制造成了我們有機會天天貼秋膘……
隨後,科學家們還從分子機理上揭示了攝入的果糖為什麼會造成腸絨毛變長。 他們發現,這仍然與之前發現的果糖代謝物果糖-1-磷酸有關,並且和果糖代謝物促進結腸癌細胞生長的機制是類似的。
具體來說,腸絨毛末端的細胞相對缺氧,容易因為能量消耗和氧化應激等而死亡,果糖的代謝物果糖-1-磷酸則有助於抑制氧化應激,維持能量平衡,從而促進了這些腸絨毛細胞的生存和增殖。
小鼠體內發生的這些變化是否也同樣存在於人類身上,還需要後續的研究來回答。 Goncalves教授提到,已經有一些旨在抑制果糖-1-磷酸產生的藥物因為其他用途進入了臨床試驗,這些藥物或許也可以用來縮短腸絨毛、減少脂質吸收或是延緩腫瘤生長。
《自然》同期的評論文章指出,肥胖症的發病率一直在穩步上升,儘管高脂肪飲食常被認為是肥胖的罪魁禍首,但高果糖糖漿等加工糖的過量攝入,與飲食引起的肥胖脫不開幹系。 這項研究提醒我們,由於果糖會促進小腸吸收脂肪的能力,避免含糖飲料,尤其是含糖飲料+高脂肪零食的”套餐”,或許是遏制肥胖的良好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