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分析表明「好奇號」可能終究沒有降落在火星的乾燥湖泊中
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探測器已經在蓋爾火山口探索了9年,它一直在研究的沉積物看起來非常像一個古代湖泊留下的。 但是現在香港大學的新研究提出了一個更為「乾燥」的解釋。 蓋爾火山口被選為好奇號的著陸點,是因為科學界懷疑它曾經是一個湖。 在漫遊車於2012年8月著陸后,它迅速開始工作,尋找這一假設的證據。
它似乎找到了大量的證據–特別是引人注目的穆雷地層和夏普山的層狀沉積物,據信這些沉積物是由融水從邊緣流入火山口,在底部沉積了沙子和淤泥而形成。
但是新研究的研究人員認為,這個說法並不成立。 相反,他們的化學分析表明,這些沉積岩是由風帶入的沙子和淤泥形成的,並沉積下來。 水雖然仍然參與其中,但要少得多–它要麼是降雨,要麼是火山口邊緣的季節性水流。 岩石變硬後,被風化成今天看到的形狀,主要是靠風,但也有一些酸性的雨水。
這些水仍然會彙集成湖,但它們可能比傳統的理論要小得多、淺得多。
火星快車軌道飛行器拍攝的蓋爾火山口圖片,藍色表示主要的大湖模型(左)和研究小組的新小湖模型(右)中的水。
研究小組說,關鍵是不流動的元素–那些不容易溶於水的元素–集中在岩石的高處。 這是風化作用從”上而下”發生的證據–如果它形成於湖泊環境,這些元素應該聚集在底部。
研究人員還說,古代的大氣似乎是一個還原性的大氣,而不是現代的氧化性大氣。 隨著風化作用的增加,包括鐵元素在內的各種元素的消耗速度似乎證明瞭這一切。
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的Ryan McKenzie博士說:”他們的數據對這些獨特岩層的沉積環境和它們形成的大氣條件的現有假說提出了挑戰。 作者展示了在類似於沙漠的亞熱帶環境中的還原性大氣下的風化過程的證據,而不是在水湖環境中的形成。 “
當然,當你研究數百萬英里外的岩石時,很難確定某一種說法是絕對正確的,但進一步的研究可以説明建立一個更好的古代火星的畫面。 隨著美國宇航局的”毅力號”和中國的”祝融號”最近的到來,以及歐洲的下一個ExoMars任務將於2022年到來,現在有比以往更多的人在調查。
這項研究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